山东泰安一年级下期中考试卷(山东泰安一年级上期中试卷可打印)

山东泰安一年级下期中考试卷(山东泰安一年级上期中试卷可打印)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2 11:41:49

泰安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chí),襟(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zhuì)满枝头,从墙上

窥(kuī)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C.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guàn)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D. 用铅皮剪一把偃(yàn)月刀,用铁丝系一绺(lǐu)红丝线做一柄蛇矛。

【答案】D

【解析】

【详解】D.偃(yàn)——yǎn;一绺(lǐu)——liǔ;

故选D。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B.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C. 书上有一幅画,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D.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撩绕。

【答案】D

【解析】

【详解】D.撩绕——缭绕;

故选D。

3. 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B.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滴,轻轻流入云际。

D.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技高一筹:指稍强一些,技艺比别人高一些。形容有的同学另有新意,技艺比别人稍高一些,使用正确;

B.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形容敌人

尸体杂乱的躺着,使用正确;

C.翠色欲滴:形容树叶颜色十分青翠,上面的水像快要滴下来似的。不能用来形容小丘,对象使用错误;

D.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对光明的向往,使用正确;

故选C。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

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B.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C.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D.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并列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改为: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B.并列引号之间不用标点符号,应改为:“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C.并列成分之间的层次要鲜明,应改为: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故选D。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高。

B. 每位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C. 我们在期中检测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平时努力刻苦。

D. 冬天的白佛山,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季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

C.两面对一面,可删去“否”;

D.搭配不当,可改为“冬天的白佛山,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故选B。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泪与笑》《先知》等。

B.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篇直入正题,先讲故宫的历史地位,再讲它的整体布局。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B.《故宫博物院》是说明文。故选B。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开国大典》,完成下列小题。

接着,升国旗。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①),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②)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③)的欢呼。

7. 括号内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肃静 ②宣读 ③热烈

B. ①寂静 ②宣读 ③热情

C. ①肃静 ②宣告 ③热心

D. ①安静 ②宣布 ③热烈

8.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9. 这三个自然段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

A. 空间 B. 逻辑 C. 时间 D. 地理位置。

10. 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句中的“站起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升国旗时,为了表示对国旗的尊重,人们要站起来。

B. 侧面表写,表现广场上人多。

C. 因为毛主席亲自升旗,所以人们站起来观看。

D. 站起来,指的是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答案】7. A 8. A 9. C 10.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①肃静:严肃寂静;寂静:没有声音;很静;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这里指升国旗时候的情境,故用肃静;②宣读:在集会上向群众朗读(布告、文件等);宣告:宣布(多用于重大事件);宣布:公开正式告诉(大家)。这里指毛泽东向群众朗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故用宣读;③热情:热烈的感情;热烈:情绪高昂,兴奋激动;热心: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这里形容欢呼声,应该用热烈。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破折号的作用。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五星红旗是对前面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解释,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语段的写作顺序。“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写的是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写的是放礼炮,“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毛泽东宣读公告,据此可知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做这道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背负着三座大山的压迫,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带领大家推翻了这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翻身为主人了。即: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翻身当家做主了。故选D。

三、说明性文体阅读(9分)

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为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11. 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是( )

A. 即使……也…… B. 虽然……但……

C. 因为……所以…… D. 不但……而且……

12. 下面对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适宜的温度。 B. 必要的水分。

C. 必有二氧化碳。 D. 足够的光和热。

13. 从选文来看,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星上温度过低,所以不可能存在生命。

B. 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C.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过高,所以不适合人类生存。

D. 科学已经证明,火星上有人类居住。

【答案】11. B 12. C 13.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结合语境分析即可。根据“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和“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分析,两句之间内在的关系是转折关系。

A.“即使……也……”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B.“虽然……但……”是转折关系

关联词;

C.“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D.“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分析,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C项有误。故选C。

【13题详解】

A.“水星上温度过低”有误。原文是“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C.“它们的表面温度过高”有误,原文“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D. “科学已经证明,火星上有人类居住”有误。根据“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分析,火星上有人类居住只是猜测。

故选B。

四、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 最能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一句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5. 对本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6. 下列对诗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就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B. “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运用了对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

【答案】14. A 15. A 16.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诗以跨五岭峰、越乌蒙山、渡金沙江、抢大渡河四个场景为背景,写出了长征之艰难,而红军战士在这艰难之中,与天斗,与敌斗,并战而胜之,三军欢颜。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主旨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故选A。

【15题详解】

A.句意为: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断句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故选A。

【16题详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是把大的困难往小里夸张。

故选D。

五、积累(26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李商隐《代赠二首》)

(2)______,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3)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

(4)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5)欲速则不达,______。(《论语·子路》)

(6)_______,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7)_______,有何卑下有何高。(郑燮《画竹》)

(8)念天地之悠悠,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答案】 (1). 同向春风各自愁 (2). 七八个星天外 (3). 如今直上银河去 (4). 千里莺啼绿映红 (5).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 无言独上西楼 (7). 本是同根复同气 (8). 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

【详解】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莺啼、怆然、涕等。

18. 名著阅读。

《夏洛的网》中,夏洛用自己的丝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夏洛第一次为威尔伯织的字是王牌猪,第二次织的是______,第三次织的是______,夏洛第四次织的是_____。

【答案】 (1). 了不起 (2). 光彩照人 (3). 谦卑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夏洛的网》是一部描写关于友情的童话,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威尔伯的生命有危险时,看似渺小的夏洛用自己的力量救了威尔伯,夏洛第一次为威尔伯织的字是“王牌猪(了不起的猪)”,第二次织的是“了不起”,第三次织的是“光彩照人”,夏洛第四次织的“谦卑”。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的尽头。作者用童话的叙事风格表现出一分对生命本身的赞美与眷恋,给了我们关于生命的深沉的思索。

19. 阅读下列散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A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B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选自梁衡《夏感》)

(1)写出文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①____

②____

(2)结合文中画线句子A表现的内容或意境,写出自己积累的2句古诗词或2个四字成语。

①____

②____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B,另写一句话。

________

【答案】 (1). 引用 (2). 反复 (3). 汗流浃背 (4). 挥汗如雨 (5). 略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运用了反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运用了引用。

(2)本题考查诗词和成语的积累。要求符合句意和内容,无错别字。由“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可想到《悯农》,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可以想到《观刈麦》,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等。根据划线句场景可以想到的成语有:汗流浃背、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等。

(3)本题考查仿写。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B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可是”一词反复出现,这个词加强疑问语气,意思是“是否、是不是”。示例:妈妈每次打电话都问按时吃饭了吗,可是挨了饿;穿的暖吗,可是受了冻。

20. 先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目不转①____ 赏心②____目 应接不③_____

这三个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a_____表示可看的东西多的看不过来;b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c_____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答案】 (1). 睛 (2). 悦 (3). 暇 (4). 应接不暇 (5). 赏心悦目 (6). 目不转睛

【解析】

【详解】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赏心悦目 ,shǎng xīn yuè mù ,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应接不暇 ,yìng jiē bù xiá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可据此填空,注意“睛、悦、暇”的正确书写。

六、古诗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1. 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2. 回答。

(1)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1. (1). 云黑 (2). 雨跳 (3). 风吹

22. (1)“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2)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七、文学作品阅读(1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儿子的鱼

加拿大P.珀金斯

①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②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儿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③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④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窜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⑤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鱼网向男孩走去。

⑥A“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⑦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⑧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被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绷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稠密的灌木丛。

⑨我们三个人都呆住了,B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⑩他瘦小的身体颤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大鱼。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⑪C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23. 简要概括男孩与大鱼搏斗的艰难过程。

24. 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5. 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26. 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谈谈你的理解感受。

【答案】23. (1)差点被拖倒(2)被拉到深水区边缘(进行拉锯战)(3)奋力抓紧钓竿(4)跌人水中(或:抓紧钓竿收线)(5)钻进灌木丛捉鱼(或:紧抱鲑鱼努力保持平衡)

24. 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

25. 示例:A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
B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C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26. 本文塑造的是一个不仅充满爱心的父亲,更是一个爱子有方(懂得如何去爱)的父亲。在儿子与大鱼搏斗时,他虽然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但是更懂得应该为儿子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让儿子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毅力。或:更懂得尊重、信任儿子。

八、作文(50分)

27. 请以“ 留在我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规范;

(4)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的相关信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