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写给学霸和学霸家长的文章。
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考试分数高,但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考试到底是能力的证明,还是查漏补缺的工具?
我们往往更关注结果,希望分数越高越好,能够考100分,考了98分都不满意。但为了提高那几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浪费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
1
效率最高的学习
学习有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舒适区太简单,比如1 1=2,你重复一万遍也不能提高1分;学习区太难,你尝试多少次也学不懂,不会有进步;只有在学习区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知道自己的学习区?
《自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最优学习的85%规则》(《The Eighty Five Percent Rule for Optimal Learning》)。一个学习材料,如果85%的部分是你熟悉的,15%是你不熟悉或者不会的,这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比如,一篇英语文章,85%的单词你都认识,就能读懂;如果不认识的单词太多,就读不懂。
你可能会好奇,学习新东西,不是全新的吗?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熟悉的内容?因为这涉及到学习的本质:学习是用已知连接未知。
我们学习新东西、记住新东西,就是让自己的大脑神经元产生连接。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的旧知识,完全无法理解新知识。你过去知道的知识越多,头脑中的连接越多,就能越快记住新知识。就像用八爪鱼的八只脚去抓一个新知识,当然又快又好。
现在非常厉害的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它的训练数据就是参照85%的比例设定的。每次训练中,网络判断错误率在15.87%,学习效果最好。
这些理论我们不要只看个热闹,一定要用在自己的学习上。如果学习资料的难度在你的“最优学习区”,你的进步才是最快的。如果100分的卷子你全会做,那就是你的舒适区,这张卷子就没有意义;如果你只会70分,那这张卷子就在你的恐慌区,你暂时做不到。
我都已经讲到这儿了,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到:只有做那些多数步骤都会、只有个别步骤不会的题目,才有价值和意义,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考试100分重要吗?从证明自己的角度来说重要,你可能很满意;但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学霸特别凡尔赛,认为考了100分还不满意?因为考得都会,没有真正发现自己的漏洞,没有帮助自己进步。平时考试多发现问题,才能在真正的大考中毫无破绽。查漏补缺比证明自己更重要。
2
低效重复伤害巨大
有的家长没有搞懂学习背后的道理,看到别的孩子考了双百,自己孩子只能考90多分,就开始紧张焦虑,拼命补课刷题。
大错特错,南辕北辙!
我们跳出眼前,以终为始。12年的学习内容,小学的知识量只有约3%,初中是小学的5倍,高中又是初中的5倍。小学这么少的知识,为什么需要6年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小学阶段在知识上的抢跑,是最不重要的。你花一个小时超前学的知识,初中只用十分钟就搞定了。小学拼命学的性价比太低了。
你知道小学为了双百,可能需要多做哪些努力吗?别人看三遍,你可能看十遍;别人做10道题,你可能做100道;别人学习一小时,你可能投入三个小时……你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换来最后的5分,从95分到了100分。
付出看起来有回报,但是,你知道代价是什么吗?
第一,孩子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些时间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对于未来帮助更大;
第二,大量练习导致孩子追求速度,没有时间深度思考,没有耐心总结反思,后患无穷;
第三,孩子低效重复,特别消磨意志。每天疲于奔命,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一旦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才是最大的伤害。什么能让孩子变得讨厌学习?就是低效的、枯燥的、无趣的重复。比如小学阶段的大量补课刷题,就是让孩子觉得学习越来越无趣。
为什么很多小学学霸到了初中跟不上?很多初中学霸到了高中变学渣?就是因为过去错误的学习方法,只是补课刷题,没有真正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小学阶段,分数当然越高越好,但必须看到背后的代价。如果正常学习只能考90多分,也足够了,正好把考试作为查漏补缺的工具。只要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就不要再攀比排名,多做一些面向未来的重要的事情。
3
以终为始,放眼未来
如果你家孩子在五年级能轻轻松松达到95分以上,那么说明一个问题,考试对于孩子偏简单了,你需要超前规划了。
1、英语
英语不能只跟着课内进度走。为了照顾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考虑到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缺乏,所以英语的校内难度是远远不够的。所有英语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外学习量远超课内。
藤藤是少有的既没有英语启蒙,也没有课外英语培训的,甚至连英文阅读也少的可怜。但他也是靠着词汇和语法这两条大幅超前,所以才能达到校内95%的成绩。
虽然他各科都拿过年级第一,只有英语没有。但我并不是让他不断复习现在学的英语,而是让他直接做中考卷,虽然错的更多,但犯错就是成长的机会。他连续做了几年上海英语中考卷,发现一次比一次简单,错得越来越少了。
2、语文
语文极难拿到高分。年级越高,阅读理解等主观题越多,越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阅读、多积累,只靠上课学的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越是低龄阶段,越要重视母语的学习,一个人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只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对于全学科都有影响,提炼总结、分析判断、深度理解等能力,也是学好数理化等学科的核心能力。
语文最重要的超前准备:一是海量阅读,二是诗词古文。
无论英语还是语文,都是语言,语言是练会的,需要长期积累。不建议通过刷题的方式学习英语和语文,只有中考高考真题才有一定的价值。最好的方式还是在阅读中积累,在练习中学习。
3、数学
数学成绩低,那是真的有问题,理科思维没有建立起来,以后会越学越累。
数学成绩高,说明卷子太简单,只是考1 1=2的题,谁都能考100分。
所以,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对于数学来说尤其不重要,重要的是错题,必须做好试卷分析,找到根本解。比如,错误的原因一定不能是“粗心马虎”。粗心马虎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你不能发现真问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就不会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下次考试你一定还会粗心马虎。粗心马虎的背后,往往是时间管理、流程步骤、做题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即便孩子考试成绩很高,也一定要重视错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知识点、做题习惯、思维盲点等方面的漏洞,这样才能通过一道题,解决成百上千道题,这才是效率最高的学习。
很多人讨论数学到底是超纲学还是超前学?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我不说哪种方式好,只是帮你指出他们潜在的问题:超前学都学会了,容易浪费上课时间;超纲学的内容根本不考,也容易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我的建议是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自主预习,大幅超前,建立框架,初步理解。利用各种好的教育资源,自主预习,不需要刷题,目的是对于以后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理解,重点是发现问题,以后带着问题听课,就能提高听课效率。
第二步:抓住课堂,不懂就问,做好笔记,提炼总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习资源,不懂就问,不怕丢脸,主动思考,及时记录,争取通过课堂解决80%的基础问题。
第三步:刻意练习,通过作业考试精准练习,只重点做学习区的题目,不求数量,注重质量,深度思考,总结规律。通过有意识的学考循环,建立知识拼图和题型拼图。这样就能达到90%-95%的水平。
至于最后的5%,不要投入太多时间。初中学霸的真正目标是为高考提前储备,提前学习高中内容。
4
归根结底,是继续提高现在的5分,还是提高高考的5分?
如果孩子考试分数高,是沉浸在名列前茅的喜悦中?是躺在舒适区里自鸣得意?还是大幅奔跑,减轻高中的学业压力?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初中学霸,进入重点高中,都会从学霸变学渣,因为高手如云,竞争更激烈。如果在初中没有做好长远规划,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还靠过去那种死学笨学的方式,还靠着补课刷题才能勉强跟上,那高中的学习一定没有希望。不但学不好,还可能产生很大的心理问题。
初中的目标不只是争取好成绩,一定要学会好方法。
现在成绩好,只证明现阶段孩子学得好。家长要有长远眼光,要以终为始,要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不但赢得现在,还能赢在未来。
不但要学好,还要一直好,祝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