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去学校给和和开了五年级的家长会,下午1点半开始,5点结束,历时三个半小时,堪称最长家长会。
这次家长会与以往有些不同,多了校长和年级组长的讲话,然后是语数英三科老师的学科干货总结。
内容有点多,我也分两篇来记录分享。
这篇主要说下校长和年级组长的讲话内容,涉及到学校情况以及五年级娃的整体情况。
后面我也针对年级组长的分享,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下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状态,给父母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建议。
01
前段时间,女儿所在的小学和对口中学被纳入北京一知名集团校,新校长也走马上任。
这次家长会上,新任校长给所有五年级家长介绍了加入实验集团校的新机遇、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以及学校的工作要点等。
听下来,觉得非常不错。这波孩子都能赶上集团校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联合培养和贯通培养学生。
校长说,他7月被派到我们这个学校当校长,就琢磨如何利用集团优势为孩子和学校发展做些实事。
说现在小学、初中和未来新建的高中,都划归集团校统一管理,未来还是会给孩子们提供很多机会的。
新初一,就有几个学生被选拔进集团校实验班,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因为属于跨区了,如今只要孩子足够优秀,就可以进入集团实验班。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
听完,觉得压力给到家长和孩子们了,孩子要多么优秀才能通过测试,才会被选拔上啊!
想了想,觉得和和还有两年才上初中,我们也没有太鸡娃,虽然成绩在班级第一梯队,但是要想在初中被选中,还是要付出更多的。
我们也没准备小升初择校,但如果将来能被选上集团校本部,那更好,选不上就踏实在家门口的对口直升初中上也不错。
一切看孩子自己将来的努力了。
02
校长讲完后,五年级组长开始讲话,主要介绍了五年级孩子目前的整体状态,分享了一些发现的问题,提醒家长们关注,比如老师反馈给家长孩子的问题时,家长的回复等。
这里我也记录了些,分享给大家看看:
当老师反馈孩子情况时,家长回复:“他又怎么了?他怎么又这样?”
当老师给出具体学习建议时,家长回复:“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她就是笨,不努力。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什么都做了,她怎么一点都不好好学。”
当孩子日常在校学习时,家长发来消息:“孩子今天忘带水壶了(或课本、回执)我放到校门口了,请让孩子取一下。”
大家看出什么问题了么?年级组长在会上说,这些都是家长的真实回复。
老师与家长沟通是希望家长重视,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帮助孩子,而不是想听家长指责孩子。
与十来岁的孩子沟通,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与老师沟通都给孩子贴标签,打压孩子,那在家庭中是否也不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
此外,年级组长也要家长想一想,孩子已经5年级了,自己的事还需要家长时时提醒,面面俱到的照顾,是否合适呢。
这确实是很多家长要反思的问题。
03
五年级的孩子开始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家长不但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变化,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五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关注自我的形象,在意他人眼中对自己的评价。
竞争意识也开始增强,会不自觉的在成绩上与同学进行比较。
情绪容易波动,会因为老师的表扬而开心,也可能因为一次考试失利或同学间的小摩擦而情绪低落、哭泣,情绪稳定性弱。
同时也比较敏感,对于父母的言语和语气感知更深,如果他们觉得被触犯,很容易突然情绪激烈反抗。
此外,学习上他们开始体会到学习的压力感,随着作业量增多难度加大,面对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时,他们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掉队甚至厌学摆烂。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
积极倾听,平等交流
当孩子和你说起学校的事情时,要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而愿意继续说下去。
要以朋友般的态度和口吻和孩子对话,不要以父母权威居高临下。多运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和表达,比如:“你觉得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呀?”“你打算怎么做呢?”等。
控制情绪,避免唠叨
孩子考得不好,或者被找家长,父母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比指责打骂有效果。同时一件事不要反复唠叨,说多了,孩子非但不听,还很可能逆反,和父母对着干。
多鼓励和肯定,少打击贴标签
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没有忘记带水杯,考试同一题型没有再错等,增强孩子自信。不要说孩子笨、不知道努力等负面话语,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养育孩子就像升级打怪,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不断调整方法,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来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大家好,我是和顺妈,985儿童心理学硕士,家有小学姐姐和和 幼儿园弟弟顺顺,孩子教育、自我成长两手抓的学习型妈妈。分享“亲子游”“育儿谋”,专注于早教育儿、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领域。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