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轰轰烈烈地上场了,对于“阅读与鉴赏”这一栏目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那么猩猩老师针对课程目标来精准分析一下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的考卷吧!
第一题依旧是“读拼音,写词语”,小朋友最容易错的就是“植树”的“植”,记得十字下面是三横哦!还有“温暖”的“暖”,有许多的小朋友将“日”旁写成了“目”旁,还有右边容易与“爱”字相混淆。所以家长总是埋怨孩子的错字怎么一直改不过来,这需要讲究方法的,可以采用字源的方式,比如告诉孩子“暖”的左边是“日”,是因为有太阳照耀着,所以暖烘烘的啊!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再通过多练习就可以啦!
第二题注意是要区分“泡”在不同读音下的意思。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会举一个例子,“水泡”的“泡”就是读第四声,“一泡尿”的“泡”就是读第一声。如果碰到的正好是老师说的词语,那皆大欢喜。如果换种形式,又不会了。其实家长要帮助孩子补充的是,“泡”两种读音的意思。读第四声的时候,它表示1.气体在液体内鼓起来造成的球状或半球状气体。2.像泡一样的东西。3.较长时间得放在液体当中。4.故意消磨时间。读第一声的时候,1.鼓起而松软的东西。2.虚而松软,不坚硬。3.小湖(多用于地名)。4.用于屎和尿。这么一解释,再配上对应的词语,孩子就懂了。这里的技巧就是先理解,再做题。
再看第三题的“汉字魔法屋”,考察“煮”和“蒸”的偏旁和解释就和我上面讲得差不多了。
第五题中我们要提醒孩子,兴高采烈的“采”字需要注意,要和“彩色”的“彩”区分开。这里其实给我们家长一个重要的复习启示,就是在帮助孩子巩固词语的时候,可以采用“节外生枝”的方式,将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拉过来,集中复习,这样就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球状的记忆系统,而不是点对点。
好了,今天猩猩老师就讲三点,需要家长牢记:1.对于易错的字,可以采用字源的方式解释。2.遇到多音字,让孩子理解每种意思。3.复习词语的时候,采用“节外生枝”的方式。
(如果还想听猩猩老师分享更多的技巧,记得关注+微信哦。领取两张试卷及答案,请打开私信,输入:二下期中考试。打开链接,输入提取码就可以啦!下节课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