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动手制作能力不到位,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教学中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在本学期中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
三、教材内容结构
根据《课标》内容标准对年级段知识要求、科学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五年级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本册教材安排了“我们的脑”“沉与浮”“地表的变化”“物质变化”“热的传递”和“信息的传递”共六个单元,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共 24 课(六个单元)。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实施
本册教材根据学科逻辑和小学生认识特点进行内容编排,落实《课标》的知识要求、探究能力要求、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要求和情感态度要求。体现了教材的重演科技史特点。
第一单元“我们的脑”,采用递进的认知结构。以“刺激与反应→脑的结构与功能→保护人脑”的顺序来组织教材。
第二单元“沉与浮”,整体上是按照递进结构、先分后总编排的,从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入手,比较研究并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最后回到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所创设的问题。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教材以“判断沉浮→比较漂浮能力→改变沉浮→迁移应用”为认知逻辑,布设了“谁沉谁浮”“改变沉浮”“制作航道浮标”3 可 6 个活动。
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以“作用与变化”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依据学生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引领学生从“改变作用(因)→引发变化(果)”因果关联岀发,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搜集信息等活动,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导致的地表变化,按“总分分”的结构组织编排了 6 课。
第四单元“物质变化”,在四年级下册的“变与不变”单元,学生已经探究了物理变化,知道有些物体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捏泥人、蜡烛的熔化等。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这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另一类常见的物质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本单元紧密承接四年级下册的“变与不变”单元,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两个单元密切关联、比较分析,让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概念有完整的理解。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两个单元,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会发生状态的变化,比如冰融化、水沸腾等现象,在了解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到热会发生传递。本单元以“分总”的结构,编排了 4 课,共 7 个探究活动,将系统深入地认识热的各种传递现象。
第六单元“信息的传递”,从信息传递的视角来进行阐释,教材编排总体按照人类信息传递技术进步的历程来安排,选择了语言与信号、符号与文字、电与通信、信息工程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来组织内容,以期学生在了解信息传递的发展过程中,知道人们的需求会不断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能深刻体会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能辩证看待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五、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我们的脑”
科学知识
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结构。
2.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认知、情感和决策。
3.脑需要被保护。
4.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科学态度、STSE
1.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同理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理解脑高度发达的智人创造了丰富的人工世界,改善与推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理解人脑控制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与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单元 “沉与浮”
科学知识
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科学态度、STSE
1.乐于探究物体(材料)的沉浮,实事求是,完成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愿意合作与分享。
2.了解水密隔舱、潜艇、航道浮标等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品。
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
科学知识
1.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2.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3.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态度、STSE
1.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合作分享,意识到遵循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四单元 “物质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2.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3.知道重要的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4.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科学态度、STSE
1.对物质变化产生探究欲望,能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猜想,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2.生活中有很多与物质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化工技术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科学知识
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3.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酒精灯)。
4.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科学态度、STSE
1.对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材料的导热性能。
2.生活中有很多与热传递相关的现象,了解保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六单元 “信息的传递”
科学知识
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知道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态度、STSE
1.学会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辩证看待某些科技产品的利弊。
2.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了解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的关键。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学习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
2、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认真严谨;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和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5、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6、注重重演科技史,体验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八、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的脑
1.刺激与反应..................................................................1 课时
2.人体指挥部—脑............................................................2 课时
3.保护人脑.....................................................................1 课时
第二单元 沉与浮
1.谁沉谁浮.....................................................................1 课时
2.改变沉浮.....................................................................1 课时
3.制作航道图标...............................................................1 课时
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
1.地表在变化
2.地震...........................................................................1 课时
3.火山...........................................................................1 课时
4.地球的内部..................................................................1 课时
5.塑造地表的巧手............................................................1 课时
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1 课时
第四单元 物质变化
1.燃烧...........................................................................1 课时
2.小苏打与白醋的应.........................................................1 课时
3.生锈...........................................................................1 课时
4.生活中的物质变化.........................................................1 课时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1.热传导........................................................................1 课时
2.谁的传热本领强............................................................1 课时
3.热对流与热辐射............................................................1 课时
4.制作保温装置...............................................................1 课时
第六单元 信息的传递
1.语言与信号..................................................................1 课时
2.符号与文字..................................................................2 课时
3.电与通信.....................................................................1 课时
4.信息工程.....................................................................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