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小学生朱丽嘉儿因一段竞选视频而在网络上火了起来,短短几天播放量就接近200万!她用“喜欢学习、运动和交朋友”这三大理由,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小女孩的竞选视频如此吸引人?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她背后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在父亲的帮助下制作出这么专业的视频的!
上海小学生朱丽嘉儿的网络爆红10月7日,一条上海小学生朱丽嘉儿竞选学校大队委员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播放量近200万。
视频中,朱丽嘉儿以“喜欢学习,喜欢运动,喜欢交朋友”为由,向全班同学竞选大队委员一职。
10月10日,朱丽嘉儿的父亲麦先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朱丽嘉儿是上海闵行区一所小学四年级学生,距离10周岁还有两个月。
视频制作背后的故事麦先生介绍,女儿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朗诵和表演,对摄像头比较亲近。
由于女儿在学校电视台工作,对视频录制有一定了解,麦先生制作视频时充分发挥了女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朱丽嘉儿的才艺和视频表现力给不少家长留下了深刻印象,部分家长还主动联系麦先生询问是否可以为他们的孩子制作类似的视频。
“很多家长找我做视频,都说可以给我钱,我都没回复。”麦先生说,这不是简单的录制和剪辑那么简单,如果接下来全校孩子都找他制作视频,自己早晚要累趴下。
他认为,这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成长。
“我做视频只是玩玩,做得太好了也不好。”麦先生说,女儿之前因为没有准备视频材料而落选班干部一职。
视频内容与创意灵感来源对于朱丽嘉儿的视频,网友们也是纷纷点赞。
“太卷了”“比我们那里的选美还要专业”“难以与之竞争”……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这视频肯定是请专业团队做的!”
对此,麦先生表示理解,“做得好就是请人做了,不好就是自己做的。”
麦先生介绍,视频文案灵感来源于相声演员于谦的一段广告词。国庆节期间,女儿和麦先生一起回到老家过节。放假期间,麦先生便开始为女儿准备文案。他从网上找了很多素材,选定了一段与“青春”相关的广告词。
女儿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将文案调整为合适的内容。
朱丽嘉儿与她的父亲如今,麦先生仍然很意外女儿的视频会这么火。
“可能是大家对孩子表现得比较满意吧。”麦先生说。
此前因为女儿落选班干部一职,他们父女俩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件事。
10月7日晚上回家后,女儿便开始忙着制作参选视频。
10月8日一早,在拍摍演讲稿时女儿还在唠叨:“爸爸你给我录好一点哦!”
为了拍摄这部1分钟的短片,父女俩克服重重困难。由于当时已经晚上7点多钟了,父女俩在家里搭了一个简易布景拍摄。拍摄时段落和调整文案使得他们直到晚上10点多才完成拍摄。
拍摄完毕后还要把视频传到电脑里进行剪辑。由于没有专业软件可用,麦先生只能使用手机上的基础剪映软件进行剪辑。由于软件和手机都比较卡顿,剪辑一次要等十几秒钟。最终在第四次剪辑后完成了视频。
学校大队委员竞选背后的故事据麦先生介绍,学校对大队委员一职要求相当严格。
候选人要有较强的口才、沟通和组织能力。同时要有相关经验,并且年龄不能太小或者太大。
候选人需要准备三样东西:演讲稿、视频、海报。
演讲稿要求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表达清楚;演讲时长不得超过3分钟。
视频要求介绍候选人岗位、自身特长、工作打算;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
海报则要求图文并茂、美观大方。
如今,在很多学校中候选人需要准备一个面试环节。据麦先生所知,在闵行区内很多学校都会有此项环节。
面试时学校会随机抽出几个问题进行提问。问题涉及到团队合作、领导艺术、对学校和同学的贡献等等。
最终由全体同学进行投票产生大队委员和团支书。
据麦先生介绍,女儿曾参加过两次类似岗位的竞选活动。第一次是电视台记者选拔活动;第二次是舞蹈课代表选拔活动。由于没有准备视频材料导致她落选。这也是她第三次参加这类岗位的选拔活动。
结语朱丽嘉儿的故事不仅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方式的猜想。麦先生对视频制作的态度值得家长们借鉴,不能让孩子过于依赖成人的帮助,而是要鼓励他们独立猜想和成长。你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在竞争中是不是有些过于“卷”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支持我们一起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