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
写给即将中考的同学的一封信
刷屏了!
在这封信里
他再三叮嘱
↓↓↓
宁停三分
不抢一秒
............
接下来
请和时报君一起
打开这封信吧
↓↓↓
1 审题,是急躁不得的事情
邻居的孩子就要中考了,我给了一个作文题目,让他写写,看看状态。
作文《我终于懂得了 》,他下笔如飞,很快就写完了。
他写的是《我终于懂得了冬天》。
别说,这个“冬天”我很喜欢。
多数同学写作会局限于有限的生活视域中,考试不顺利、跑步坚持下去、妈妈送雨伞、爸爸背着去医院,等等,素材时时可见,给阅卷老师带来审美疲劳。
比如这篇半命题文章,基本上会是“我终于懂得了母爱”“我终于懂得了坚强”“我终于懂得了失败的滋味”。
这孩子真不错,“我终于懂得了冬天”,瞬间就给我带来满身清凉,仿佛四周皆是茫茫。温州的冬天,确实没有冬天的味道。
选材好、立意好、语言好,我读读也有兴致。可是,我还是只给了中等的分数,那孩子不解。
“你确实是有备而来,冬天的素材我相信你写了多次。可是,你没有好好审题,你只是写了一次北方旅游的见闻。尽管你的描写很精彩,但是还是不能得高分。”
为什么呢?你写的是“我懂得了 ”,而题目要求的是“我终于懂得了 ”,再读读,一样吗?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变化,说明这个“懂得”有一个过程,这个“懂得”不容易,表明“懂得”的尝试是不止一次,或者有反复。
这篇文章就要写出你对冬天的“懂得”,这个相对复杂或漫长的过程。你的懂得少变化,太简单了。
好文章没有拿到好分数,实在可惜。你只要适当地写出几笔,文章立马就高一个层次。
审题
是急躁不得的事情
你要好好对待
2 作文前的引言部分尤其要注意
有一次,温州市中考完毕,参考的学生找我聊作文。
“老师,这次作文要求写科幻作品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写,随便写了一篇。”学生诉苦。
科幻作品?中考作文要求写科幻作品?我心里嘀咕着。
我觉得写想象作文更适合。强行要求写科幻作品的话,有些孩子真不一定适合。
“是啊,要求我们写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地球只剩下我了。”
我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直到看到了温州市中考作文原题,我才知道,这孩子审题是多么仓促、多么敷衍、多么不认真。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作文题,命题设计得很有匠心。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作文。
审题
你要认真、要细心
对!
作文前的引言部分
尤其要注意
读得细致
这个题目的语句都是分行排列,非常清晰。
前面三句话:地球上只剩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设置了三种情形,你可以选择“地球上只剩一个人”,你可以选择“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你还可以选择“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那个省略号里包含的内容,不写命题者为你提供的三种之一,自由选择你要的生活情境,比如“温州的冬天下雪了”,比如“贫瘠的土地上竟然长出了绿色的庄稼”,比如“不喜欢音乐的你喜欢上钢琴的旋律”,再比如“一向孤僻的同学脸上闪烁出笑意”“爷爷用上了微信”,等等。
很多种在你看来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竟然发生了,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这个题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写作点。
角度诸多,写作范围广阔,生活中可以叙写的事情、现象是那么多,怎么就只是写科幻作文了呢?
你写“地球上只剩一个人”,可以。你不写这个,只要合理的,也可以。
世界那么大,怎么对你,就只剩一个人了呢?
一定是匆忙忙地看了一遍作文题,看到第一行字,就认为这次写作必须是“地球上只剩一个人”!太急躁了!
你不是审题,是瞄题!
你得读完,认真,细致,然后好好想清楚!
3 走错了方向,再远都是倒退
考场作文,要的是审题时的冷静和清醒,要的是选材构思的合理和新意,要的是下笔成文时的力量和生动。先要保证自己写的是“这篇”作文!否则免谈。
审题,是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下笔前,我们必须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思考文题所规定的中心、范围、对象、重点,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
确立主题、谋篇布局、想象联想、抒发情感,都必须以审题为基础。所以,审题是学生习作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考作文60分,大分数啊!你更要谨慎对待,绝不能一发试卷,一看题就写,容不得细细思考,或者思考不深,这样下来很危险。
举个例子
2020年某市中考模拟考
作文是这样的
↓↓↓
成长路上常常伴随着矛盾和冲突。这不,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初中生小艾就和妈妈产生了分歧:
妈妈:小艾,你的房间这么乱,就不能理理?
小艾: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上面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好多学生考场作文离材料旨意甚远,失分惨重。
问题在哪里?审题不周全,审题不细致,审题不清晰。
看到“成长路上”就写“成长路上”,看到“矛盾和冲突”就写吵架,看到“疫情期间”就写上网课和妈妈吵架,看到“诗和远方“就写远方的呼唤……
哎,这篇文章要围绕母子之间的对话去写,可是很多学生读题草率,匆忙上阵,最后走到无尽的远方,回不了头。
多么痛的领悟!
4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十字路口,红绿灯前,总有一句温暖提醒——“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句话,适合考场写作文的学生。
不用着急抢时间,你首先要冷静下来,完成审题。
审题,还不仅仅是在作文这一块,其实所有考试,不分文理,不分大小题,都要好好审题。
想想,一场考试,有多少分数是你没看清题目要求而粗心大意丢失的?如果,你能更严谨更细心些,你应该会得到多少分数啊。
有一些题目的题干条件里面会有一些埋雷点。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能够注意审题、把握住题目询问的真实意图,那么在具体做题的时候,解题思路将更加清晰,同时还能够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如果你自己凭第一印象完成试题,你的分数最后会被题干条件里忽略的“雷”炸去,到时候,你只能哭泣!
怎么办?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这“停”,是合理时间下的“停”,是被计算在命题者思维里的“停”,你必须要“停”!
用你的笔,圈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逐词地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题意。
你既要思考出作文题目的可写内容,又要想出命题老师的期待内容,如果你能。
比如,陕西省2019年中考作文《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诚实的人”就是关键。那么,除了写考试偷看,砸碎花瓶,做错事情,还有没有其他更深刻的也是这个题目内容?你得思考。商家经商,要诚实。鞋匠补鞋,要诚实。农民种地,要诚且实。这样想下去,你就不会囿于俗套狭窄。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这“停”,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迅速准确地捕捉到题目要求和考察方向。
“停”,是为了后面的“快”和“稳”。你千万要做好审题这事。
5 你“在”生活中就能写好作文
温州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题目,都是有一定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提示的。
2017年材料作文
↓↓↓
根据《名人传》中罗曼罗兰的一段话:“一朵火焰息了,另一朵火焰接着燃起。或者可以说,火焰永远是一朵,只是换了燃料罢了。”
和《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一段话“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进行写作,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为600字。
2016年作文题
↓↓↓
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
在本卷"现代文阅读(二)"中,一声"嘿,邻居",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触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
请就"邻里关系"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你看,都没有把作文题设计成请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这样的直白形式了。
写作之前,你要读懂题目中的引导语!你要提炼观点,或者引导自己思考……
“一朵火焰熄灭了,另一朵火焰接着燃起。或者可以说,火焰永远是一朵,只是换了燃料罢了。”
在作文试题越来越注重思辨能力评判的今天,你要细细读,读出这句话的意义,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思考这句话的哲理。
培养思辨能力最佳的途径是,你在拿到作文试题时,立即思考这样的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然后,你才能下笔,或故事,或议论,或抒情。读不懂,你的火焰就熄灭了。
捕捉题眼,题意引申,然后,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让写作有实际内容,这样,写作就相对容易了。
你“在”生活中,就能写好作文。有一点肯定是的:它不会很难,因为考试要面向全体;它又不会很容易,因为它是选拔性考试。你不要有压力,但不可大意。拿到题目,好好审题,思考成熟,放心去写,这样就可以了。
6 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
很多考生为了中考写作,准备了很多作文素材。这很自然,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
但是你一定一定要记住,不要慌忙地、简单地看题目,更不能看到一个和自己写过的作文题相近的词,就高兴得忘乎所以,然后就搬出准备好的材料,一股脑儿地得意洋洋地写上去。这样,最后你会哭晕的。
冷静!看完!圈画!比较!确定!每个步骤都不能少!
记住,你能想到的,命题老师都能想到!
我们要努力读懂老师精心设计的命题内容,每道作文题的背后,都有他们期待的眼睛。
我们的生活很辽阔,我们的生命很卑微,这个世界,我们和你站在一起。看得远,首先要看得准!
宁停三分
不抢一秒
让我们顺利、安全地走过
6月25日
中考开始
在此
时报君祝愿所有考生
旗开得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