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那个村学校转到三清中学后,学校人多了,竞争也激烈了,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多方面不足的地方。在我那个村学校,我只要稍微努力,就能成为别人眼里羡慕的天才。但是到了这里,我居然不再那么亮眼,也不再是别人日常讨论的对象。
想要努力的我遇到一个刚好也想努力的班主任我转学过来被分到最差的三班,班上大部分都是之前学习不好的或者来混日子的。由于转校之前这个学校不了解我的学习状况,以为我跟其他人一样也是来混混的,也把我分到了这个班。
班主任是一个中专刚毕业的男老师,是语文老师。难得的是,居然可以用普通话给我们讲课,除了他,其他老师都是用地道的西安关中方言讲课。
来这个学校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的第十七名,那个跟我一起转学来的同村伙伴考了十五名,我比他差一些,当然这个也是他从此以后最后一次在考试成绩方面领先我。
由于我的成绩勉强在全年级方面可以排上名次,似乎让我们这个新来的班主任看到了希望。他在我们班的考试总结大会上对我们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班晚上下课晚走一个小时,早上早到一个小时。这个要求在当时可不得了。
最差的初二三班,成为全校的另类,居然一副人人都想考大学的架势第一,当时大部分孩子上学就是混混玩的,从来没有想过要这么辛苦;他们就是来混到身体能做农村体力劳动的时间,就会辍学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成为农民是他们唯一的结果。
第二:那个时候上学是有早读课和晚自习课的。本来早上6点钟就要早读,晚上上完晚自习也要到9点钟;这样一来,早上5点要到教室,晚上10点才能离开,对于我们这些住校的学生来说还勉强能接受;但是对于那些走读的来说,就太困难了。上世纪90年代,路上普遍没有路灯,早上5点钟,道路上还是一片漆黑,晚上回家也是什么都看不见,对于住的偏远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于是,为了上学就得配手电筒。那个年代手电筒都是奢侈的东西,只能几个住的相近的同学共用一个手电筒,共同负担换电池的费用。
第三:还有一个要克服的问题就是教室的电灯。由于学校的电灯要早上6点才能放电,我们5点就的开始上自习,怎么办?班主任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从他的教职工宿舍里拉出一根专线,再买来一组灯泡,这样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专线产生的电费则由班主任承担。
每天早上5点,班主任就已经早早的守在教室门口,把灯泡也早早的拿了出来,等到陆续几个同学到了,就把那个用电线简易连接的灯泡挂到教室中间那个专线的挂钩上去,一阵电花闪烁之后,全校第一个亮起来的教室就开始传来杂乱的读书声。
一年的努力,我终于又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无论如何,我们初二三班的学习架势是拉开了。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上的学习风气居然立时扭转,成了初二年级其他班羡慕的集体,也得到学校领导的多次表扬。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还不好好学习,似乎对不起这个集体。于是我内心也暗暗下决心,下次考试也要给我们三班扬眉吐气一次。
由于之前在那个村学校耽误太多,数学和语文努努力,问题还不大,可是英语差距就太明显了。初一一年,由于缺少老师,我就没学几个单词,如今到了初二,其他同学都可以完整的读课文了,我却啥都不会,心里真是急死人了。
为了如何学好英语,我专门去请教了当时教初三英语的一位老师,她给我的意见就是大量的背诵。背的多了,自然就会英语了。
似乎得到了学习诀窍,我就开始背课文。可是当时英语课本就那么几十篇课文,不出一个星期,我居然全部背诵完了。那个时候的农村学校,不像现在,有大量的业余英语读物,除了课本,再也看不到任何其他关于英语的任何纸张。
怎么办?为了多背诵,我一发狠,开始背诵每篇英语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不要很长的时间,居然连课文后面的所有习题都背诵光了。现在想想,既感慨自己的记忆里好,又感慨那个时候的学习魄力。
期末考试,这个方法居然发挥出了奇效,我的总成绩开始进入全年级前十了,英语也终于不再是我的拖累了。从此以后,我印象中,成绩就再也没有掉出过年级前十。(除了初三那次,为了给别的同学做试卷,导致我的试卷被教导主任给撕掉了,少了一门课,总成绩排到40多名了)
初二开始学习物理课,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于是我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我对物理的理解特别好,也得到了我们物理老师的多次表扬。我们的物理老师之前教授过高中,他讲课时不时带一些高中的物理知识,全班居然只有我能听懂。有一次物理考试,他出题,除了前面100分,在后面又出了三道物理附加题,每题10分,需要运用高中物理知识才能解答。他出这个题也就随手出的,本着没有人能做的出来,他没有想到,我居然把三道题全部做出来了,其中最难的一道题,我不知道要运用高中的各种公式,居然靠想象力,列出了算式,总成绩120多分,于是学校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超过100分的成绩。物理老师特别高兴,他把我的试卷贴在教室的黑板旁边,并且告诉了一班和二班那些学习好的,让他们都来看我的试卷。于是一时间,我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一到课间休息,大批其他班的同学来向我请教物理问题(这个中间也包括物理老师自己的女儿,当是她也学习很好,分在了一班)。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来到这个学校,被分到最差的三班,结果又遇到了这样的班主任和这样的学习氛围。
后来我们初二三班的同学经过初三,考上我们县里重点高中的人数,居然是最多的,这些同学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吧。
很多年后,我经常在梦里想到这个关键的初二,如果当初没有这样的机遇,我还会努力吗?是不是我也可能也成为其他同学中的一个,在田地里挥舞着锄头,在为了生计拼尽全力,一辈子都离不开那个村、那个镇、那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