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档案中的考生类别或录取名册中的考生类别,有时候直接暴露出档案造假行为”
考生类别分别为:农村应届(农应)、农村往届(农往);城镇应届(城应)、城镇往届(城往)。
这些分类主要针对的是普通高考生,以户口类型和普通高考应往届结合分类。简单的说就是全日制普通高中专生当年毕业参加普通高考,属于城镇户口的考生称为城镇应届生,属于农村户口的称为农村应届;对应的已经毕业第二年或者毕业好几年的,参加普通高考,城镇户口的考生称为城镇往届,农村户口的考生称为农村往届。
1.普通高考中的考生类别区别与意义
如果单纯把“考生类别”这个拿出来大家没有概念也不清楚重要性,但是如果大家翻一下20年的“仝卓事件”往届生身份改应届生身份或许大家就会有深刻影响。
普通高考应届生身份和往届生,最大的区别影响就在报考和录取上。
高考应届生除去因选科不能选择的专业外,其他专业都可报考,往届生除了不能报考选科限制外的专业之外,还不能报考提前批招生专业以及部分具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应届生可以报考提前批大学,不受限制。而往届生不能报考提前批次的学校;社会考生在报考某些大学会受到限制,某些大学只招收应届生。而应届生则没有限制。比如军事类院校、武警院校、国防生等。
录取方面,大多数院校一方面根据分数,另一方面也根据考生类别,优先录取应届生再录取往届生。
2.考生类别在后期档案政审中的影响
因为在以往政审档案查出的问题中,最典型的就是为了不当得利把往届生身份通过违规操作改成应届生身份。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行为,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的行为”。
在政审人事档案核查学习经历时,如果出现高中多段学习经历或前后不一致,且以应届生身份参加的高考,大多数都会质疑档案造假,一般要求提供高考填报志愿、录取花名册等材料佐证。如果应往届身份错误需提供上面佐证材料外,还需要学校出具当年招考的专业没有应往届身份限制的情况说明。
3.考生类别折射出来的问题
招考院校录取比例偏向应届生,这也很正常毕竟往届生群体组成及接收文化程度不一样,以及为国家培养年轻人才责任重大。这就导致一部分人为了获取不该自己获取的利益而铤而走险,也是人事档案造假的其中之一,所以不要“考生类别”千万要搞清楚,不然政审被刷都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