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小梅
一
时光过去快五十年了,小学的同学、老师在记忆的脑海中时常被唤起。少儿时的画面一幅幅从脑海中翻过……
一九六一年三月,我们家从北京前圆恩寺胡同的铁道兵家属院,搬到石家庄铁道兵学院的家属院,我也从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转到石家庄桃园小学上学。那一年家属院的子弟小学刚刚开办了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及以上的子女都到附近郊区桃园村里的小学上学。现在回想起来,在北京我上学的路很近,从前圆恩寺胡同走到南锣鼓巷,再到黑芝麻胡同小学;放学时我就绕路走,经后圆恩寺到交道口南大街,再转回到前圆恩寺胡同。在上学的路上冬天有卖冰糖葫芦的,夏天有卖装在小笼子里的蝈蝈儿的。前圆恩寺胡同口有一个小人书店,店面比路面高了六七级台阶,开门后摘下门板,里面还有一层门窗,上半截玻璃窗上贴着满满的各种小人书封面,记得花一分钱就可以借好几本小人书,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看。
在西柏坡
在石家庄校园小学上学的路比较远,有三、四里地,途中穿过一大片庄稼地,但是我感觉最快乐的就是在路上,我们三三两两的结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摘一朵田边的小花互相插在头上;放学时相互追逐着捉蝈蝈儿、蚂蚱等虫儿;渴了就双手捧着水渠里流淌的水喝,麦熟时我们也会撸一颗麦穗在小手心里搓着,吹去麦芒和皮儿,把麦粒扔进嘴里,嚼着、品着;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我们捉住后烧着把它吃了。一年四季,地里的庄稼轮换变化,春有播种,秋有收获,夏有凉风,冬有瑞雪;这在北京就体会不到了。
桃园小学二三年级的课室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是一间东厢房,课桌都是用旧木板搭在砖石上,椅子就是砖石或麦秸编的蒲墩。最后一排放一张旧式的八仙桌,我们几个高个子同学围坐在三个边上。到了夏天,妈妈让我穿上一件背带花裙子,再穿一双长筒袜和小皮鞋,没想到我一来到班里就被许多同学围着看,让我很不自在,第二天以后我就再也不穿了,我也像村里的同学一样,夏天就穿短裤、凉鞋,可以无拘无束地跑起来,玩起来,……我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在二年级结束的那年夏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还当上了三好学生(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
师生留念
那年快到冬天时,老师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捡煤核儿,带到学校里准备天冷时在课室里烧火取暖。煤核儿就是没有燃尽的煤球的中心部分。那阵子同学们每天早上就会一布兜儿一布兜地把自己捡的煤核儿带到课室集中存放,到了冬天,我们用自己捡来的煤核儿取暖,课室里暖洋洋的。
一九六二年暑假后上四年级时,我们转到桃园小学的主校上学,那里南面是运河北堤和马路,从马路往北下坡后,那是用红砖灰瓦盖成的八间平房课室,排成两行两列,再往北还有一长排平房是学校办公室和老师宿舍,听说这是铁道兵学院帮助桃园小学设计和建筑的。这里离家属院更近些,从家属院东面招待所的大门沿运河马路东行,几分钟就到了。从这时起,冬季就有煤取暖了。
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少先队小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了给桃园生产队积肥,我们常到运河边的马路上去拾粪,但是后来很多马车的马屁股后边都带上了粪兜,马粪直接拉到粪兜里,马路上拾不到粪了;这时我们小队就跑到学院大院的牛棚里去拾。牛粪拉出来是一堆一堆的,两堆牛粪就装满了一布兜,这下我们小队在中队(班)中得了第一。放暑假时,为了支持祖国的绿化工作,学校号召我们采槐树籽,家属院六号楼边的几颗槐树籽都被我们采完了,就跑到学院大院的打靶场去采,那里的槐树和其它树密密麻麻,很多刺。我手脚并用,一下一下爬上去,采了很多很多树籽荚,回来后用手剥开树籽荚取出树籽,开学后我上交了好几斤树籽,还得到了一个笔记本的奖励。
登山英雄
在小学,我们还参加过歌咏比赛。现在我还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到了六年级,是用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作队歌的,那时石家庄市组织小学集体歌咏比赛,学校组织我们排练时,分成两部唱,到最后一句两部一起合起来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比赛的日子到了,我们都穿着白衬衣,兰裤子,带上鲜艳的红领巾,擦上红脸蛋,走去市里参加比赛,那次比赛,我们还得了奖。
二
2014年1月14日,我从广州来到石家庄,和几个小学同学去看我们的班主任李建新老师。记忆中他总是穿着一件旧军装,在课堂上他讲到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描写志愿军的散文时,他变得语音高昂,很有激情。这次来到李老师家才知道,他现已年届八旬,离休前是石家庄郊区文化馆的馆长。由于不久前生过一场大病后,就不爱说话。我与他已经有近五十年没有见面了,不知他是否还认得我。我拿出前一天找到的1965年6月1日的《石家庄日报》,上面有一篇《缝窗帘》的短文,那是李老师给我批改的一篇作文,我记得本子上多处都有红笔的添加删改,有些情节就是李老师在朝鲜战场的经历,我大声念给老师听:
“每当我们聚精会神地坐在教室听课时,强烈耀眼的阳光总是隔着玻璃直射在黑板上,总有一部分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一天放学后李老师找我们班队干部开会,给我们讲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故事。志愿军叔叔为了活跃战地文化生活,没有娱乐器具,就用炮弹壳做胡琴、锣、钹,并连接子弹壳做成横笛。‘我们也要学习志愿军叔叔,克服困难,自己想办法!’中队长这么一说,老师乐了。接着通过了一项决议:队员自己动手,搜集碎布,缝制窗帘。
同学们东找西翻,把家里旮旯犄角不用的小布块都拣来班里,开始缝窗帘。连从来都没摸过针的男同学也学着女同学的架势,用笨拙的手一针又一针地缝着。一个同学不小心,针尖扎进了手肚,手指流出了鲜血,他不但不喊疼还风趣地说:“这还是个流血的战斗呢!”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窗帘终于缝好了。当耀眼的阳光又想欺侮我们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拉动了拉绳,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窗帘的展开,一阵轰雷似的掌声爆发了,我们欢乐的心花怒放,我们又一次尝到了劳动的幸福。
我们为窗帘的缝成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典礼,后窗上的叫“三八”窗帘,中间的叫“自力更生”,我们缝的门上的这块叫“勤俭之花”。我们决心要发扬“三八”作风,继承“勤俭”的光荣传统,懂得“自力更生”,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念完后,大家都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李老师也激动得欲言未语,我们都引导着让他说话:
晚年欢聚
“老师,你高兴吗?”“高兴!”李老师终于发出了声音。
“老师,你认识我吗?”我试探地问。“认识!”李老师又发出了清晰的声音。
“我叫什么名字?”我急切地追问。“简小梅!”李老师快速地回答。
“啊!”我们不约而同地叫起来,欢乐地围坐在老师身旁,讲着愉快的往事。
欢乐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然而“愉快的小学,可敬的老师”却长久的留在记忆中。正是:桃园书声未能忘,柏坡野炊叶正黄。鬓发变白还故地,欢声笑语聚师旁。同学少年经历练,相互激励放眼量。行过人生六十载,最忆少年童趣长。
2014年1月28日于广州白云山
*
责编:刘 忠《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