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交上去的高考试卷都经历了什么(高考结束后我们的试卷经历了什么)

你交上去的高考试卷都经历了什么(高考结束后我们的试卷经历了什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0-14 02:09:41

近日

中国邮政

运送高考试卷的视频

引发网友关注

据媒体此前报道,每年高考前,民警跟车押送,行驶轨迹全程GPS定位追踪,视频监控试卷和送卷人员的一举一动。从试卷运达考试中心到送至考点,每一秒都在监控中。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高考试卷是怎样“诞生”的?

高考试卷是如何押运的?

考试期间要注意哪些事项?

图源网络

高考试卷

高考试卷的“诞生”,一般可以分为四各环节:命题、印制、保管、运送,这些都是由考试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其保密管理工作的。

1、命题环节

在高考2-3个月前,高考命题人就会被组织高考的部门选中,被带到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封闭环境中,这个过程就叫做“入闱”。而且,高考出题人要等到高考结束才会被放出来。

来到命题地方第一件事并不是立即马上给高考出题,而是对命题人进行全面的审查、加强保密教育,并对命题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的保密管理。出题人不仅要在出题过程中绞尽脑汁,出过题后还要将高考题与市面上的练习册中的习题进行比对,看考题是否有出重复的情况。

图源pexels

2、印制环节

高考试卷都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保密局共同颁发资质——甲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的单位负责印制。这些单位一般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全封闭,各个车间均设有完善的门禁、监控、防盗系统,不仅24小时有安保人员轮班值守,就连下水道都会安装防护网。

直接接触试卷的工人,也会被封闭管理,管理严格程度与命题人相差无几,为了防止漏题,他们产生的所有垃圾都要经过粉碎后才能被运送出印制单位。同样,要在高考结束后他们才会被放出来。

图源网络

3、保管环节

在高考前一周内,高考试卷就会被运送到各个省级的试卷保密室。保密室必须要在二楼以上,墙体为钢混或者砖混的结构,同时房间要为套间,外屋有工作人员值班,里屋用于存放试卷,这样才能起到防水、防火、防盗的作用。

4、运送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从试卷印制单位运送到保密室、从保密室再到考场等。试卷印制完成后,就要由押运车或者是独立软卧包厢的火车来运送到各地保密室。

图源网络

高考试卷如何押运的

高考试卷打包装好后,会由一个特勤车队进行押运,这个车队里包含了来自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地公安和武警以及专门负责运输的车辆组成。

车队出发之前,其行程已经提前规划好,车内外更是遍布摄像头。所有的运输车辆都在一个巨大的物联网中,这个物联网中全部各种的传感器以及信息传输设备,其中,每辆车的车载GPS设备都将实时传输自己的位置、几乎不含死角的视频会通过无线网络实时的传输到指挥中心。

可以说,在指挥中心的控制中台上,可以看到任何一辆车的位置信息、视频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跟任何车辆联系到。

截图自视频

GPS和视频监控的作用像是双保险,GPS数据可以确保车辆沿着既定路线行驶,万一出现偏航可以立即做出反应。视频监控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同时保存完善的监控视频也可以用来回放,以免重要部分的疏忽。

除了这两种最主要的监控方式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安保方式,比如信号屏蔽装置、红外报警灯、110联网报警装置等。

图源网络

考生须知

1、身份证、准考证丢失怎么办?

考生身份证丢失

6月7日、8日考试当天发现身份证丢失,立即与所在考点的主考联系,主考会告诉考生具体的解决方案。待考试完成,须及时确认身份,并通过公安部门提供的“绿色通道”补办身份证。

考生准考证丢失

6月7、8日考试当天发现准考证丢失,立即与所在考点的主考联系。每个考点都有应急预案,主考会告诉考生该怎么办。

省招办提醒考生,身份证和《准考证》是进入高考考场的有效证件,必须妥善保存。凭《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居民身份证》放在课桌靠走道一侧上角以便核查。

图源网络

2、注意饮食

考试期间切忌盲目改变食物种类,不要轻易尝试以前未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物过敏或胃肠道刺激。不必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来加强营养,做到营养平衡合理即可,不要太油腻,也不要太新奇,最好选用孩子日常食用的食品。

此外,夏天天气炎热,考生的饮用水应以白开水为宜,不要喝太多冷饮,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引起腹泻。如遇高温天气,建议考生适当补充淡盐水,多吃新鲜蔬果,清淡饮食。

图源网络

3、做好防护

考试期间,建议考生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减少外出,减少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接触。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回家时做好手卫生。

最后,衷心祝愿广大考生取得理想成绩,开创美好未来!

疫情快报

2022年6月7日0-24时

陕西省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数据及截图来自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本文观点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6Y2bySQyhlULNHh-B_ExLQ

[2].https://mp.weixin.qq.com/s/Y25povXQrlmIHNB1s6A3pg

[3].https://mp.weixin.qq.com/s/Py4_4gLbIsp0poDcKOWP-Q

[4].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6933528606871609344

[5].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6933185571605606400

| 编辑:小科

| 审核:科普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