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三年级现象,是孩子考不到100分了,实际上的三年级现象,是家长无法面对孩子考不到100分了。
这句话好像有点儿绕,简单的说,所谓三年级现象,其实是家长突然发现的,实际上三年级现象始终存在,只不过家长突然发现,有点儿懵,有点儿接受不了。
要解决三年级现象,咱们得先看看小学三年级都学了些什么。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从计算的角度来说,三年级的内容要比一二年级多很多,一二年级主要是认识数字,熟悉数字,了解掌握一位数的加减乘除,三年级开始,两位数的乘除就引入了,这个复杂度家长应该都深有体会,所以说,到了三年级,对孩子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计算的复杂度(而不是家长普遍认为的应用题难度增加)。
如何解决孩子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我在很多回答中都提到过,核心就是多练,当然,这又对孩子的自控能力有一定要求,说到底又是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这和我一直强调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又高度一致了。
具体练习计算,我建议买一门口算题卡(市面上的都差不多),每天坚持让孩子计算打卡,从孩子练习口算的习惯入手,让孩子彻底重视起计算这个技能(其实,也是让家长重视计算能力)。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是要读懂题目,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应用题了,应用题的求解,其实就应该像像读故事一样,得先看明白题目说的是什么,如果题目都没看懂,孩子怎么可能做出来。我觉得家长可以教孩子,先把题目里的关键信息找出来,然后再想想怎么做。这个找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题意的过程。
这又和语文学习扯上联系了,所以我一直说,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是离不开语文的,不要特别强调所谓的数学思维,语文阅读能力一定要建立起来。
第三点我觉得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甚至认为整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都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就像吃饭,得有个规矩。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个小计划,比如每天什么时间学习、做多少题目,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更有头绪。
而不是像盲头苍蝇一样,东搞搞西搞搞,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实际上是徒劳的。
最后还是要鼓励孩子多思考,毕竟题目是他做的,又不是家长做,你得让他有动力,而不是形成畏惧的思想。数学不是死记硬背的,得让孩子多动动脑子。遇到难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想想,或者跟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