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豆腐卷子怎么做(日照豆腐卷子正宗做法)

日照豆腐卷子怎么做(日照豆腐卷子正宗做法)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0-13 01:06:13

最近重温《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感触颇深,“民以食为天”,虽然说的是食物,但反应的却是民生。 第一集中提到的两种食物对我也是影响巨大,可以说我就是伴随着这两种食物成长起来的。第一种食物是豆腐,第二种就是煎饼。可惜剧中的豆腐的吃法不是包在煎饼里,煎饼卷大葱却少了豆腐,不太符合我们山东日照人的吃法。煎饼卷豆腐,再加上葱或者韭菜加辣椒、酱油拌的小咸菜,这是我们地道的吃法,想想就有点流口水。煎饼、豆腐,对我而言,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我家的生计来源。我的父母这辈子主要干过两种营生——做豆腐、卖煎饼。豆腐做了十多年,煎饼卖了十多年。打我记事起到我初二的这十多年,我家除种地、老爸打工外的一项重要营生就是卖豆腐。童年记忆中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老妈就要起床,把晚间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汁、把豆汁烧开、点卤水、压豆腐,经过一道道的工序,一粒粒的黄豆变成了热气腾腾的豆腐。当村里人陆续起床的时候,老妈响亮的“豆腐咧”的吆喝声就在村中响起,于是村里人想吃豆腐的,就用碗装着黄豆来换豆腐。听老妈说,刚开始卖豆腐的时候羞于张口吆喝,想想也是,那时的老妈如我现在这般年纪,却得用车子推着豆腐走街串巷吆喝,难度可想而知。好在老妈做的豆腐质量上乘,很快打开了口碑,由流动摊贩变成了固定经营,每天只要在我家门口对着大街吆喝几声,村里的人便会陆续登门。有些村民怕来晚了换不到豆腐,提前一天便会把装着黄豆的碗送到我家。虽然老妈每天都要卖豆腐但却不耽误别的活计,做家务,下地干活,喂猪喂牛,家里的一切事务照顾的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老爸才能安心在外打工。也得益于做豆腐,我家的猪、牛长得格外的壮实,因为每天都有豆渣吃。我和我姐从上学时开始成绩就一直很好,可能也得益于每天一碗的豆浆吧。可惜当时年纪小不懂事,经常和我姐打架,老爸又不在家,有次气的老妈直哭,为此我和老姐还写下了不打架的保证书,前些年回老家还可以看到贴在墙上的保证书的残纸。只是当年的孩童也快步入而立之年,老妈满头的青丝也变成了花白。然而我依然让父母操着心,学业、工作、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我上初中,我姐上高中,学费成了我家最主要的开支,父母倍感压力,于是决定离开村子外出谋生。有一件事情我妈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就是我家那头牛,养了10多年不得不卖掉。妈妈说卖掉之后总觉着心理不得劲,跟老爸商量说咱别卖了吧,老爸也觉得心理不踏实,于是想找牛贩子把牛要回来,可惜我妈跑到村口也没找到,牛贩子已经拉着牛离开了,老妈说想起来就觉着对不起那头牛。我有一个舅舅在日照工作,算是那辈人中少有的脱离庄稼地的大学生,可能一是那边有亲戚有照应,二是离家也不算远,父母决定去日照谋生,起先想从事老本行,但没能成功。母亲从没出过远门(现在虽然在日照十多年了,仅仅认识从我家到市场的路),陌生的环境、生意的失败等等,老妈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母亲一度因失掉生活来源而差点抑郁。这件事我和姐还是后来才知道,因为父母怕影响我们学习。老妈后来说当时的想法是家里的地也转给别人了,这边又不成,以后我和我姐的学费该咋办。父亲脑瓜在村中同辈人里算是比较灵活的,闯过东北大森林、到过烟台收废品、青岛打过石子、卖过鸡鸭,瘦小但精明。于是父亲决定改行卖煎饼,一干便又是十多年,直到去年才不干。透露一下,虽然做了十多年,老爸做煎饼的手艺特臭,做出的煎饼干软不一,有的干的一碰就碎,有点粘的揭不开。为此老爸经常对着机器叫骂,邻居常说每天的乐趣就是听我爸对着机器的叫骂声。每当这时老妈就会安慰老爸说你别骂它,越骂它它越不给你好好干,干软都没事,我揭一下就是了,你别骂它。仿佛机器是有灵性的。

父母的恩情这个主题太大,多少笔墨也写不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过得好。或许我们最应该学的是老一辈如何做人,像煎饼一样普通但却顶用,像豆腐一样清清白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