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很多地方学习、工作、生活过,最怀念的还是河西。河西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为中国古时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河西走廊自古为中央政府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道,它的地理位置从地图上看更象一个狭长的楔子插在青海(古时吐谷浑和吐蕃)、新疆(西域、回鹘)、宁夏(西夏)、蒙古这些古时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地区之间,必然成为各中央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焦点区域。几千年来金戈铁马之声此起彼伏,因此河西自古多英雄,酒泉的传说就来自于少年英雄霍去病得胜后与士兵同乐的行为。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后,匈奴人哀叹:“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三国时的马超几兄弟的勇猛令曹魏头疼。唐朝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为吐蕃侵占,汾阳王郭子仪的亲侄子----郭昕从此处经过,奉命巡视安西诸城,因守城主将身死、河西走廊被吐蕃截断被迫留在了西域,带领一万多兵将守城。凉州、张掖、酒泉为吐蕃占据后,中央王朝甚至连一封信、一石粮食都无法送过去,只好绕了个偌大的圈子,借道现在外蒙古的回鹘,给郭昕送去了武威郡王、安西大都护的任命书,以及所有将士连升数级的圣旨。郭昕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带着没有兵源补充、更换的一万多兵将坚守西域四城五十多年,打退了数不清的吐蕃进攻。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公元808年,郭昕在十多万吐蕃兵围困龟兹城、没有丝毫外援的情况下城破身亡。吐蕃赞普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登上城池,发现阻挡自己祖孙几代君主五十多年统一西域进程的竟然是一万白发老兵,此时已经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求生,他竟没有了胜利者的感觉,下令厚葬郭昕及其主要将领,好好掩埋那些白发老兵。可见河西走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中央王朝的重要性。
河西走廊的武威、永昌、金昌一带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处,属于戈壁盐碱滩地带。严格地讲那一带应该叫国家二级草原。那里虽然是半干旱的戈壁沙滩地形较多,但终年湛蓝湛蓝的天空,偶尔飘过几朵白云,让人心胸开阔。海拔也不象在青海那样让人产生不适。
金昌的气候夏秋两季最为宜人,气候干爽,温度不高,没有冬季如狼嚎般嘶吼的狂风,和春季漫天的风沙。只要正午时你不要毫无保护地承受日光暴晒,稍微有所遮挡就不会感觉到紫外线的伤害。这里没有灼烧般的酷热,也没有如同身处蒸笼般的闷热,河西的夏季总是凉爽的,太阳落山后甚至需要增加衣物,空调在这里没有市场。所以一些我们认识的江浙人士选择夏季在这边度过江南最难熬的时段。
虽然到处都是远古时代地壳上升、海水下沉留下的砂石,但偶尔的小雨还是滋养了不少草类。蓬灰草、骆驼刺、沙葱,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草类,都倔强地向大地展示它们的存在。开车走在金武路上,天高云淡,随着远处不高的山峰往后走的还有草丛中点缀的黄色、粉色的小花。时不时地会出现安静吃草的羊群,三五成群的骆驼,甚至偶尔还会看见连蹦带跳、迅速逃走的野兔和黄羊。
夏季雨水过后的三四天,我和很多人一样都会与朋友家人一起去附近的戈壁滩上拔沙葱。因为只生长了几天,非常嫩,分散在草原中,尤其是其他较高的草类遮挡一下的地方会更多一些。拔回去洗去泥沙,切碎。炒鸡蛋,或加上肉馅包饺子,都是非常美味的食品。饭店一般会用盐腌渍好,以便客人随时点作爽口开胃小菜。
蓬灰草含有大量的碱。烧制后的蓬灰被西北的很多家庭做馒头、饼子、面条。蓬灰做拉面不仅筋道,而且还有一股清香味,这也是牛肉拉面的一个特点。在过去还没有洗衣粉的时候,西北人就用蓬灰草烧成蓬灰,用来洗锅碗,还可以用来冼衣服、洗头,用蓬灰洗头,能使头发乌黑发亮。
骆驼刺叶子长圆形,枝上多刺,花粉红色,为戈壁上增色添彩的植物之一,也是骆驼最喜欢的植物而得名。夏季骆驼刺叶子上分泌出来的黄白色发粘的糖汁会凝成透明小颗粒,味甘、酸,性温无毒,民间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疾病。唐朝安史之乱之前,这一带还在中央政府控制的时候,这种刺糖是送往皇宫中的贡品。骆驼刺的种子含油量高,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是一种重要的药食物资源。
吃了蓬蓬草、骆驼刺、沙葱长大的羊肉自然味道鲜美。当地有种说法:这里的羊喝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吃的是碱性草,拉的是六味地黄丸,羊肉没有膻味,而且肉嫩滋补,连以前一点羊肉都不沾的我母亲都在尝了一次羊肉后,居然从此爱上了河西羊肉的滋味。
张掖、金昌、永昌、武威一带羊肉吃法主要有烤全羊、大煮羊肉(手抓)、羊肉垫卷子、黄焖羊肉几种。烤全羊、黄焖羊肉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都有。所不同的是,河西走廊羊为羊羔肉,更为香嫩味美。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大煮羊肉在其他地方都叫手抓羊肉,其实是来源于甘肃临夏的东乡,东乡手抓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百姓招待宾客的特色菜肴,东乡族做的手抓羊肉,深受人们的喜爱。吃手抓羊肉非常讲究,要将煮好的带骨羊肉剁成二指宽的长条,放入大盘之内,众人围坐食之,按客人的尊贵程度,吃不同的部位。肋条肉味道最为鲜美,羊脖子最为珍贵,常常需要提前预定才能吃到,腿肉偏瘦,适合年轻人牙口好的食用。吃的时候,肉上撒上一小撮椒盐,然后再咬一口大蒜,别提多鲜美了。配大蒜是吃大煮羊肉的标配,本地人都说,吃肉不吃蒜,功效减一半。很多南方的朋友从来不吃生大蒜,但是吃过这里的大煮羊肉后,就都爱上了这种吃法。这种吃法有即热吃、放凉吃(冰抓)两种,金昌、武威一带一般为即热吃,而青海则冰抓比即热吃更流行一些。只是青海的羊多半老而肥,加上海拔高,煮制不烂,象我这种牙齿不好的人欣赏不来,而更青睐于河西走廊的羊羔肉大煮做法。
羊肉垫卷子是河西走廊最为特色的羊肉吃法,是以当地绵羊的羊羔肉、面卷、调味料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最早起源于永昌县的羊羔肉垫面卷,是将羊羔肉剁成碎块,用清油暴炒,辅以葱段、蒜片、干椒,佐以姜粉、花椒粉、盐等调味品,加水焖至八成熟。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抹上清油,卷成筒形,切成寸段,放在肉上。焖炖到面熟肉烂,即可上桌。羊羔肉垫卷子以面香、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而著称。羊肉与精面,刚柔并济,有羊肉之鲜美,更有河西优质面粉的地道嚼头,相得益彰。与手抓羊肉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手抓羊肉的豪放,又把河西面食的精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羊肉的鲜嫩多汁、卷子的香而有劲,再辅配上些腌沙葱、大丰收、锁阳胡萝卜油饼等特色食品,佐以武威特有的冰葡萄酒,保证你的味蕾沉醉其中。因此羊肉垫卷子是我们当地招待国内外宾客的必点特色菜之一。
羊肉垫卷子是为了招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应急做法。林则徐虎门硝烟之后大涨了国民的志气,却吓坏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清政府用作向英国侵略者表示诚意的牺牲品,发配到新疆伊犁。永昌是他必经之路。当时的永昌县县令特别佩服这位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听说偶像要经过自己的辖区,他早早地在驿站备好了羊肉和好酒,准备招待林则徐一家和负责押送的差役。等接到林则徐一家的时候县令傻眼了,他原本认为最多不过十几人,自己准备的肉、菜、酒只多不少。没有想到的是林大人身后竟然跟着一大批自愿追随他前往新疆和深怕有心人暗害、沿路护送的下属和老百姓,竟有几十人之多,一路殷勤护持着林大人。县令也不好赶走这些下属百姓。现在的问题从吃好变成了吃饱。
负责掌勺的大师傅十分为难,让人再去抓羊杀羊,显然是来不及了。主食大米河西走廊本就不产,仓库里有的只是面粉。好在掌勺大师傅做面食经验丰富,他将羊羔肉剁成碎块,用清油暴炒,用葱段、蒜片、干椒等调味,加水焖炖在锅里的时候,赶紧和面揉面,没有时间发面,只好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抹上胡麻油,卷成筒形,切成段,在羊肉炖成八分熟的时候放在肉上,盖上锅盖继续焖。等到锅中的水分基本上快焖干的时候停止加热,开锅,用大盘子盛起,每桌上一大盘,象一座小山摆在了众人面前。卷子微黄,羊肉微烂,香气诱人,连一向只爱吃米饭的林大人也忍不住夹起来一个卷子送进嘴里,新麦的清香吸取了羊肉的精华,比纯粹的羊肉块更好吃。看见林大人胃口好,众人颇感欣慰,也纷纷开始品尝这种从未见过的菜肴。这一尝不要紧,众人赞不绝口,风卷残云般地迅速扫光了眼前小山似的卷子和羊肉。大家纷纷打着饱嗝,感谢县令盛情的招待,连吃惯了当地食物的县令自己也觉得这道菜肴跟平时吃的羊肉比起来更加美味。掌勺大厨受到了重赏,将这道菜肴的做法教给了其他人,于是这种吃法很快流行了起来,成为永昌、金昌一带特有的风味名吃。后来又出现了鸡肉垫卷子,也很受吃客们欢迎。前段时间疫情期间,在家里闲着,我们在家里又把这种垫卷子做法用在了鸭肉的烹制上,最后往往是卷子吃完了,鸭肉还剩下。
由于金昌羊只主食北山咸草,羊羔肉质地细嫩,瘦而不柴,营养丰富,且无一丝膻味,堪称塞上佳肴。金昌羊羔肉垫卷子讲究用料,配方严格,工艺精良。制作时选择体重二十斤左右的羔羊现宰杀,经过独特的烹饪,在其肉汤中加入面卷同时加工,色正,味纯,香气四溢,鲜嫩可口,令人食而不忘。
羊肉性温,富含矿物质钙、铁、磷,铜、锌等微量元素,中医有助元阳,补精血,医疗肺虚,补中益气,镇惊安神的作用,是良好的滋补强壮药。《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在金昌的时候,我经常随着其他领导招待去金昌做研究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在其间听说昆明某大学的夫妻两人结婚多年,因女方宫寒多年,一直难怀孕。因为在金昌做课题,夫妻两人常驻金昌将近一年,随着金昌人常吃羊肉,课题做完回到昆明不久,就发现怀了孕。两人十分高兴,后来更是对金昌的研究课题尽心尽力。
甘肃人实在,无论是做菜、做面、还是酿冰葡萄酒,都是量大质优,真材实料,绝不造假。但是缺乏商业营销和包装炒作意识,东部的人们知之甚少。我在南京上学的时候,曾经有个老师问当时来自西安的我:“西安是不是到处可以看见骆驼?”西安,这个繁华了数千年的古都尚且被人误会至此,河西走廊只怕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西美不胜收的风景和人文历史不同于中国其他任何地方,让我们一路向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去了解和发掘它更多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