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期间,因为离家近,我被派去检查卫生,进到了学长学姐们正在备考的楼内。走在走廊里,听着那些我熟悉的不熟悉的、听过的没听过的一条条定理、一个个公式、一句句名言,感受着那热烈的氛围,心里想:原来,这就是高考。
那个假期,随着高考结束,高考试题开始向全社会开放,好奇的我买来一试,想象着一年后的现在,坐在考场上的我面对的会是怎样的题目,又会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
随着学长学姐们的离校,我的高三,就这样糊里糊涂开始了。
一开始的我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感,像平常一样备战期末考试,考完试、分班、放假。
一切就像是暴风雨来之前的平静,宁静,却又蕴含着让人不安的力量。
那之后的假期,我们提前开始了一轮复习,每天除了假期作业还有一轮复习作业,我们忙碌着度过了这个假期,伴随着那个夏天的燥热与悸动,内心的炫早已悄然绷紧。
假期结束,一轮复习开始。只记得每天有做不完的卷子、刷不完的题,老师总在说着时间不够了我们要抓紧时间,高中所有的知识以专题的形式从我的眼前快速掠过。
时间,也就这样一晃而过了。
那个时候的自己并不觉得累,每天五点半起床,十一点睡觉(还算早呢),有的时候为了多做几道题课间都不舍得停笔,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吃饭的哨声一响,每个人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教室奔向食堂,以至于有一次吓到了校长。那个时候的我们追求效率和速度,无暇顾及其他,倒也活得充实而快乐。
在寒假,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提前进行了理综训练,最初的我是崩溃的:本来就不太擅长理科的我,如何能在两个半小时中解决完这一张卷子?如何能取得令自己理想的分数?
所幸这只是开始,心里想,我还有机会。
高三的生活并不总是那么的单调和无聊,一场雪的到来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我依然记得那是开春的第一场雪,我们全班来到了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没有手套,双手冻得通红,刺骨地疼,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场景。
当我向四周望去,白茫茫的雪地上,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彰显着青春活力,和勇敢无畏。
想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次次模拟考试了。
前一段时间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本子,上面有我每次考试的总分折线图,有每次各科的成绩折线图,以及我在考试期间写下的随笔和总结,有类似于“下次考数学之前一定要睡好觉”这样的叮嘱,也有“完了完了这次语文作文写跑题了”这样的担心,还有“这次的题好难啊”这样的担心。
这些如今看来让人啼笑皆非的话,曾一度像镇定剂一样抚慰了我焦躁的心。
那时候更多的,是自己写给自己的信。每当我以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心情不好,就会以另外一个人的身份来安慰一下我自己,听起来有点中二病吧,但这个方法对于我来说却蜜汁有效,通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这种方法,我就帮助自己走出了情绪的怪圈子,要知道在那时,理性和冷静,比什么都重要。
2017高考如期而至,伴随着父母的叮咛、老师的嘱托、朋友的鼓励,我坐在了考场的座位上。
第一次觉得,两天的时间这么短,又这么长。
“愿你最后盖上笔帽的那一刻,有战士收刀入鞘般的骄傲。”
曾经的我想象的也是这个画面,然而并没有。
考完的一刻,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窗外的蓝天,既没有即将解放的快乐,也没有面对分别的伤感,就像我曾经历过的很多场考试一样,只是这一次,不用对答案,不用改错,也不会有老师来讲解试卷了。
我的高三,我的高考,就这样结束了。
之后的公布成绩、谢师宴、填报志愿,似乎都在告诉我,那段岁月,已经悄悄地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都会有遗憾的吧,如果我能再努力一点,如果我能再清醒一点,如果我能再认真一点,可能会好一点。可是啊,时光一去不复回,往事,也只能回味了。
我感谢高考,感谢它赐予我的遗憾,让我知道我依然需要奋斗;感谢它赐予我的回忆。
这段回忆里有痛苦、有欢乐,更重要的是,有曾经那么单纯、勇敢又无畏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