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校对工作怎么样(教辅图书编辑校对有前途么)

试卷校对工作怎么样(教辅图书编辑校对有前途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0-06 23:33:23

《校对公司的故事》推出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大家普遍觉得这价格真是低啊,十几年前是几毛,如今物价都翻番了,校对费怎么可能还是几毛呢?

我是2014年进入这家公司的,当时折校费是千字0.4元,读校费是千字0.4~0.8元。2016年离开时,经理接到了新业务,新合作的出版社出价稍微高了一些,经理也对校对员的折校费和读校费进行了调整,折校费为0.4元~0.7元读校费为0.4元~1.2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19年),我也电话联系了之前的同事,又涨价了,折校费是0.44元~1.2元,读校费是0.5元~1.5元。还是涨了的,虽然是几分几毛钱的涨。

要说明的是,这是校对公司给校对员的价格,不是出版社给校对公司的价格。那为什么校对公司给员工的价格会这么低呢?我给您分析一下~

出版社给的价不高

有的出版社是阶梯式出价:一校每千字0.8元,二校1元,三校1.2元,这样通过校对公司到员工手里,就变成了0.4元、0.5元和0.6元。

有的出版社是统一出价,不管几校,统统每千字2元,这样到了员工手里就成了1元。

有的出版社出2元,要求包核红,如果核红数量巨大,经理会让组长根据核红的量,每千字增加0.1或0.2元。我们拿到的就是1.1元或者1.2元。

如果遇见繁体字的稿子,出版社老师会给我们加50%的字数,虽然加了字数,但一天顶多就干个四五万字,并不能比看普通稿子收入更多,所以有的同事看见繁体字的稿,就开始为房租发愁了。

有的出版社这么多年,外发的费用只微微向上调了一点儿。听元老们说,最早的时候,折校是每千字0.35元,或者按面计算。

有的朋友在留言中说能接到每千字三五块的校对稿。这种高价稿子校对公司也会接,但毕竟少,因为校对公司还是要走量,要价太高就接不到稿子,只有保证稿件的数量,公司才能活下去。

校对公司相当于为出版社节约了人力成本。我去取稿时,发现有的社没有校对科,总编室负责发稿,三个校次全都在社外完成,与多家校对公司合作,通力完成出版任务。有的社虽然有校对科,但因为发稿量大,单靠社内人员根本无法完成,必须依靠社外力量。还有的社采取社内编辑交换看校样,社外校对辅助社内共同完成三个校次的情况。

这也是校对公司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市场需求。

校对公司有坏账风险

有人说,校对公司太黑了,从中间拿走一半,应该多给校对员发一些,他们太辛苦了。

其实,校对公司虽然给的低,但它承担了某些出版机构拖欠费用的风险。

经理曾让我去拉校对业务,有几家图书公司给的挺高,我就问经理能不能接他们的稿子,经理说即使给的高也不能接,因为图书公司有干完活儿不给结账的可能。

后来听说,有一次来了一批稿,当时谈得挺好,说一干完就给经理结账,交上去对方也说符合标准,但就没了结账的下文。最后这批稿经理给员工结了钱,但对方一直没给经理结账。要是校对员自己出去接稿遇到这样的情况,风险就得自己承担了。

我也给公司催过账,有1万多块都是从图书公司拿的稿子,看完没结账。给负责人打电话,对方找各种理由推脱,先说这书不知道出没出,后来又说资金周转不开,没钱了。最后我在电话那头只能听到“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过两天,换了个电话打,语音依旧。他说的没钱结账,可能是真的……

淡季的时候,经理就让我多找找出版社校对科的联系方式,拉点业务。她说虽然出版社给的低些,有的出版周期长点,但从公家拿能保证一定结账。

在校对公司上班,都是这个月干活儿,下个月拿钱。不管出版社给不给公司结,公司一定会给我们结的。出版社一般是出书后结账,出版周期通常为3~6个月,当然也有1年或更长时间后结账的情况,但一定会结的。相当于校对公司先行垫付这笔费用。

不结账的出版社还没有遇见过,但遇见过不给结账的出版社员工。随着员工的离职,校对费也付诸东流了。因为有的社是把编校费一次性付给编辑,编辑自己找校对,只要书稿最终通过社内质检即可,不管是走几个校次,也不管是不是不同的人分别走的这几个校次。如果是这种情况,经理也不接,因为结账同样没保障。

低价格、高质量难平衡?

出版社出的费用虽然低,但出版社老师的要求并不低。

有的老师希望我们能核对稿中数据;有的老师希望我们再帮他看一眼有没有敏感词、敏感语句,他说这本书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一旦出了问题,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拜托我们一定要帮他再看看;有的稿在行文中便有很多目录,需要反复一一核对;还有的老师希望我们查核引文……

老员工常说,我们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尽管拿着白菜价,但依旧有同事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本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拿不准的地方会百度一下,或者查查工具书,为稿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不过也有同事敷衍了事,只要能拿到钱即可,想着反正后面还有人看,我何必尽力!听说曾有一位员工,做折校不是一行一行折,而是一叠一叠的压印,先让纸上留有痕迹,再随便翻一翻找两个错便交了。这种行为让不轻易开除人的经理忍无可忍,最后请他离开了。

有人说校对公司看的一般,有时候就是糊弄事儿。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不管是在出版社还是校对公司,都有负责任的员工,和不那么负责任的员工,既有大咖,也有小白,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稿件出现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现在是一家校对公司的主管,她说每一次看稿都像做高考试卷,只有一次答题机会,必须珍惜。她刚开始做校对时,她的主管会用黑马软件检查她看过的稿子,如果有遗漏,就是一顿狠批,为此她也曾感到非常委屈:每天要看那么多稿,人眼怎么可能没有遗漏?我又不是机器。现在的她,得到很多编辑的认可,也早已成为这家公司的主管。

从校对公司离开后,我开始独立接一些稿子。如果说原来还有校对公司这棵大树可乘凉,现在便是独自在沙漠中开垦绿洲。每一次接稿,便是一份承诺。我的师父跟我说过,一定要认真看好每一本稿,因为你有一本稿没看好,就会失去一个客户,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所以虽然“低价格、高质量”看上去很不平衡,但是负责任的校对员会用信念和责任心尽量使这座天平保持平衡。我想这也是出版社和校对公司能够和平共处的基础。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