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社会关注的2024年高考在今天拉开帷幕,约1342万考生共同走进考场,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
历年来,除了考生的状况备受关注之外,高考真题也引发大家热议。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新课标一卷中,作文题依旧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具体作文题如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我内心还是有些感悟的,我认为对题目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还是很值得讨论。
01
都说高考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考生们都希望“一举高中”、“金榜题名”,不过现实世界却是残酷的,世界上也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
看到新课标一卷,我内心不由感慨:这也太不公平了,怎么能这么出题?
“互联网、人工智能”看到这些词,要知道这都是这个时代特别前沿的东西,但是,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触到的东西。
发达地区的孩子看到这样的题目,脑海之中肯定会联想到许多东西,内心拥有许多想法。
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呢?
或许大部分人都听到过“互联网、人工智能”,也有许多孩子也确实能够接触到“互联网”,不过对于这些前沿的东西究竟能够干些什么事情,或许大家的认知都不一样。
从材料中也能看出,完全就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互联网、人工智能”,甚至都不会简单描述一下这些东西的作用。
有的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认知层面都停留在“互联网能够查找资料”,这样的认知得出来的观点自然是片面的,他们就会认为互联网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内心还向往着未来。
这样一篇片面的作文能够拿到好的分数吗?
谈“互联网、人工智能”解决问题这样的作文并不是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反而需要对这些东西有个最基本的认知。
教育资源不平衡是问题,但是高考试卷的作文题至少也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
02
有的人可能会否定,认为互联网这么发达,大家或许都知道。
那些仅仅只是在城市里,在偏远山村里,有的孩子甚至都没有办法接触到互联网。
也有人会说,高考试卷各地区不同,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的试卷不一样。
的确,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差距,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呢?
新课标一卷是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福建、辽宁、浙江等省份在使用。
从省级层面来看,浙江省与广东省明显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与湖南省这些地方还是有差距,更何况这些省份的科技底子本身就要好,他们游学的科技园都能见到更多高科技,有更多切身体验的机会。
从市级层面来看,以湖南为例,长沙市区与湘西地区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资源能一样吗?
长沙更为发达,能接触到更为先进的学习资源,湘西呢?地处大山深处,出去游学都是个问题。
暂且不谈市级,就拿长沙市里面来说,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是相当大。
长沙市城区里面的小学,各种教育资源应有尽有。长沙县农村地区连走出去都要将近两个小时,更别提什么前沿的东西。
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这种特别前沿的学术概念,他们又怎么能认得清?
03
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才是教育资源落后的主要问题,城市地区接触到的资源明显要比欠发达、贫困地区接触到的资源要多。
记得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内心真的破防了。
大致意思就是,有一个在北京地区的高中生,想要考北京电影学院,将自己的想法跟学校讲了,然后学校直接请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亲自过来指导。
这种专家讲座,放在贫困地区,简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别说一对一单独指导。
有网友留言:知道教育资源的差距很大,真没想到教育资源的差距竟然有这么大。
诚然,在高考中,这些发达地区接触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孩子,自然知道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带来问题。
他们甚至知道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可以连续性回答问题的程度,未来还有可能具有自主意识,有的甚至会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的担忧。
由此可以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观点。
他们的论述肯定要比贫困地区的孩子的论述更为深入,而且行文肯定要更加严谨且符合实际。
这些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因教育资源引发出来的认知水平不平衡,甚至让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动笔。
这样的状况如何去与他人竞争?又怎么能够以竞争赢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04
总之,高考作文这么前沿还是有很多不妥。
教育资源不平衡很难改变,这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所以有的人抱有悲观情绪,抱怨道,再怎么努力都不如投一个好胎。
不过,这样的状况也有所改变,只是彻底改变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对于,高考作文,我觉得至少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明白每个题目里面的意思,如果对于题目中的专有名词都有不理解的,只会让看似公平的竞争变得更加不公平。
文章:Yu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正版免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