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味水果糖倔强
编辑 | 果味水果糖倔强
“倒数第一”的试卷,藏着99%的家长没想过的秘密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家有的是钱,有的是车!”当这样一句“霸气侧漏”的语句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试卷上,你是否会忍俊不禁?一份份被冠以“倒数第一”名号的小试卷在网络上意外走红,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答案,在引发网友爆笑的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对于家庭、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深思
1.当“熊孩子”试卷刷屏,我们看到了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映彩霞”本是描绘美好景象的关联词填空,却被一位“脑洞大开”的小朋友改写成了“他一回家,就写作业”,逻辑严谨,却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类似的“神操作”在这份“倒数第一”试卷中比比皆是:数学题不会做,索性写下“不知道,我又不是万事通”;家庭成员关系题,更是脑补出一场“豪门恩怨”……面对这些“奇葩”答案,网友们纷纷表示“笑出眼泪”,“这届小学生太有才了!”
在欢笑过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答案背后,究竟隐藏着孩子们怎样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态度的敷衍,还是对知识的理解偏差?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倒数第一”的标签,是谁贴上去的?
面对孩子的“倒数第一”,家长的反应往往最为激烈,焦虑、担忧、愤怒、失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化作一声声恨铁不成钢的斥责:“你怎么这么笨?”“你就不能认真点吗?”“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诚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将“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将“倒数第一”的标签随意贴在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过分关注分数,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打破“唯分数论”,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倒数第一”试卷的走红,折射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唯分数论”现象,应试教育的压力,让家长和老师过于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和兴趣,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与其一味追求分数,不如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玩乐中成长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育的艺术在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4.从“心”出发,家长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倒数第一”试卷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和沟通,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引导和支持,最终只能在试卷上用“奇葩”答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其将孩子交给辅导班,不如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阅读、游戏、探索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5.撕掉“倒数第一”的标签,静待花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是花期不同而已,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倒数第一”就否定他们的全部,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爱,用科学的方法引导,用正确的方式鼓励,相信他们终将会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结语:
“倒数第一”的试卷,或许只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但它却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让我们撕掉“唯分数论”的标签,回归教育的本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更多探索的勇气,更多成长的可能,相信,在爱的滋养下,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自信地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