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辅导班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这些是由长期培养得来的素质,辅导班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影响几乎为零。还有来自于考试时孩子的状态,临时的外界因素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成绩波动。可见辅导班对成绩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我的孩子初一时上着语、数、英三科的辅导班,感觉孩子兴趣不高疲于应付,最关键的是明显觉得课外辅导对成绩并没有多大帮助。今年上初二了,课程的数量和难度系数都增加了,所以 我就把他所有的辅导班都停了。结果令我非常满意,孩子的成绩非但没有下降,期中考试还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今天是周末,儿子向我聊起他的三个好朋友,说他们周末都很忙,要上每一科的辅导班。儿子说:“我觉得他们都属于不适合上辅导班的孩子,因为他们虽然每周都在补课,但是成绩并没有提高,还特别累。”所以既然你的孩子提出不上辅导班,而是选择自己在家刷题,说明他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刷题的时候他一定会针对自己的弱点来强化练习。这难道不比去上有针对性的辅导班更有意义吗?
抛弃从众心理,不该上的辅导班坚决不上,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教育更应该因人制宜。家长不能用从众心理,想着别人怎样我就怎样,而是一股脑地对待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应该听取孩子的意见,共同沟通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学习好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了如指掌,所以他能轻松自如地应付考试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如果孩子抱着不得不去的态度去上辅导班,那他的学习主动性就大打折扣了;如果孩子疲于应付辅导班的学习任务,那他的学习质量定会下降;如果辅导班的课程恰好没有针对他的学习弱点,那上辅导班不光没有意义还会消耗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体能。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对是不是要坚持让儿子去上辅导班有了定论。
当一个孩子自身具备了自控力、 主动性和对事情物的判断力的时候,家长应该尊重他的意见。儿子上初二不想参加辅导班,让我买了必刷题等7本数学资料在家做。先不说会不会有效果,这让我看到一个有主见,对一件事情有他独到见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他一定有着较强的执行能力,所以相信他针对性的刷题自学,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知识、方法、数学思想。这三个层面是不断加深的。这个认识很多学生到初中毕业,都没有形成。那就成了为了熟练而做题,这种题海战术就是无用功。7本练习册太多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性的基本题目,没必要反复做。孩子要能自己识别哪些题目是知识的简单直接应用,这是练习基本知识的,会了即可。哪些题目是知识的综合题,需要把握方法 ,总结思路。
数学思想是隐形的,隐含在题目中,需要学生慢慢体悟,最后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自己做题。如果孩子能一步一步做到这些,自己在家自己学习效果可能更好。时间效率更高,自学能力更强。
做题不是机械性的重复,必须注重提炼和总结。才能逐渐在三方面逐渐发展成熟。孩子让买7本书在家做。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孩子变成重复性的机械练习,这样效率低,思维得不到培养,浪费时间。
应该让孩子养成总结、提炼的习惯,每做一道题目,就与原来做过的题目对比,在知识、方法、思维上有什么异同点,进而不断总结,提炼方法和题型,这样才事半功倍。
反思与回顾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否则,做再多的题也是枉然。不要一味低着头向前走,要经常回头反思和回顾,进行分类和记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谓温故而知新。所以,做过的错题、好题、典型题目都要做好标记,及时回顾,重新做一遍,重新再反思提炼,这样几遍下来,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主动询问老师,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想到的方法,发现的规律都及时与老师交流,获得更深层次的指导。孩子即便买了7本书,也不可能把某一类问题的各种题型全看到。越是到高年级,变化越多,灵活性越强。让孩子把自己的困惑、所思、所感及时与老师交流,老师高屋建瓴地给孩子以指导,可以补充孩子的思路,拓宽孩子的视野,还可以把问题的其他变式题型展示给孩子,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故事分析: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很强,真的很建议不用出去上辅导班,浪费孩子时间而且浪费钱。除非一对一。如果是几个孩子一起,有的孩子很差,不想思考,就坐等答案,有的孩子很喜欢思考,他就不喜欢老师讲答案,所以,真的耽误孩子。首先说说他辅导的几个孩子。永远都是机械式的学习,每次给他们做题,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讲一遍好像会了,但是换几个数字又不会了。
我先生说,主要是他们根本不愿意思考,学校老师也是那种要求他们刷题,每天看起来都很忙,结果会的题目永远会,不会的永远不会。补课的时候,也挑自己会的写,不会的就坐等答案。据说去老师家里补课,每次去也是做一份综合试卷,然后讲一下就放学。所以,数学的学习其实跟补课没多大关系。孩子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比如你家孩子,能提出来要你买资料,就特别好。
因为现在的学习资料答案步骤很详细也很规范,他可以自己先写,然后对照答案去思考,去理解。说实话自己理解比老师讲的效果更好,一个是主动吸收,一个是被动吸收。另外,答题要规范,我先生说现在很多孩子答题非常混乱。每种类型的数学题,都有自己的模板回答方式,不要搞得乱七八糟的,养成答题的好习惯。碰到实在不会的题目,不要直接去问老师,首先搞清楚属于哪个知识点,之后再去学校问老师,然后给自己找点同类型的题目练习。
总结语:孩子不想参加辅导班,自己买资料,自己在家学,有没有效果取决于他自己。他自己本身愿意学,他态度鲜明,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把知识学会,学会以后他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孩子有自学能力,这是一个好习惯。首先孩子要把教材中的知识掌握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问题提出来,不懂就问,弄明白为止,课下要把书中的每道题弄懂会做,然后再去做自己买的练习册。
现在从小学到高中的主要学科教材都有配套的全解,全解是教辅材料需要自己买,全解讲的内容是非常详细的,如果是自学能力强的孩子能学会(这样的孩子太少了),除了看全解,涉及到中考的学科还要选一两本有代表性的练习册进行做题,以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如果孩子能认真去看辅导书,书中有练习题和讲解,讲解得非常详细,看明白书中的例题后就做练习题。
如做数学题就研究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题多了,自然解题方法就会了,熟能生巧,多做题,讲方法,成绩就能提高。每一科有每一科的学习方法,如地理这门课,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还要学会读图,通过看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等来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解决不了时,可以问老师,可以到相关的学习软件中查一查,一查就知道怎么做了。
孩子通过多做题,他拓展了思路,学会了分析问题,用哪些办法解决问题,哪种解题方法最简单等,有自己独立见解,对于做过简单的题,重复的题可以不做或者少做,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对孩子主动找题做应给予鼓励,让他自己学会自学,自学会使人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