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卷子收上去干嘛(中考完试卷为什么要收上去)

中考卷子收上去干嘛(中考完试卷为什么要收上去)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9-24 22:33:07

周末去深圳参加了一个英语考试。

在考完回来的路上,老母亲还显得很有计划的样子跟娃说:

好了,接下来咱就不搞英语了,专心攻一下数学和语文。

结果,打脸真是比啥都来得快。

第二天,就看到了本地中考又出新政策:

明年起,英语将实行听说考试。

2027年起,英语听说考试成绩正式计入中考总成绩,总分为30分,取消英语听力考试。

2025-2026年则为政策过渡期。

而我家娃,刚好就是初一赶上换英语新教材,初三又赶上英语听说计入总分的这一届。

怪不得啊,中秋节放假前,学校就开始急急忙忙的催家长下载好英语听说训练软件,我们还懵懵的没当一回事,拖拖拉拉的。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虽说中考时的听说考试,孩子跟紧学校训练得法,想拿一个满意的分数,难度倒也不是太大。

但我觉得,它这是在发出强烈的信号:

英语学习,对于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全面落实,执行力度正在一步步加强。

其中,以前显得“跛脚”的听说教育,就显得受重视多了。

而且,中考要求明显和高考要求在加强挂钩,避免出现过大的能力断层。

那么,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家长在课外,对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训练,就还是得上个心、提个醒。

第一,重视听说,保证足够的输入时间。

语言学习,是一定要重视“堆量”的。

为什么在我们校内体系中,听说普遍要弱于读写?

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不重视听说,在听说上投入时间太少。

以致于在学校几乎没有听力课、口语课,如果老师拿课堂时间来多教听说,那么英语课时根本就不够教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的。

所以咱们家长得明白,哪怕是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想要听力和口语取得高分,第一步就是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

在输入上要有“量”的保证,先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去追求质的准确。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有孩子听得多,说得多,心理上才不容易犯怵,才不会显得“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这在口语考试时是很忌讳的)。

而要初中生能分配出宝贵的时间来搞听说,那么首先就得在态度上重视它。

少量、高频是听说练习的特点,就经常性的挤个20、30分钟来练一练,单次时间长了也容易累。

但对于住校生来说,如果学校没有经常性的练习,又不让带听力设备,那是挺吃亏的。

没办法,那就只能在周末和寒暑假,自己在家单独加料了。

第二,重视校内训练,保证精听、精练的规范性。

听说要拿高分,就要提醒孩子跟紧学校的相关训练。

因为考试的题目类型、内容要点、发音速度、发音腔调、考试技巧、评分标准等等所有的细节,只有学校最清楚。

重视的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会安排好老师、安排好设备、安排好进度,直接开练就行。

这有点像中考体育里的必考项目长跑,重点中学的娃绝大部分都是拿满分的,只要娃不懒,肯配合,训练方案都是现成且成熟的。

所以在这一块,老母亲把关注重心放在定期观察上,监督孩子跟上精听、精练的考试规范性就好,太细的考试细节,家长是不可能拼过学校的,也没这个必要。

第三,有时间的,课外多增加泛听的输入。

老母亲能帮孩子一把的,就是在课外,筛选一些合适的听力输入资料和输入活动,来增加泛听的数量,顺便为高中铺点路。

比如:

1、收集本地中考真题卷提前练听力。听力是可以提前练的,而且练好需要时间,不要拖到初三去。

2、收集主流教辅的听力专项练习提前做。可能它的题型不是最适合本地的,但听说能力训练才是本质问题呀。

3、学有余力的娃,可以续上高中听说专项训练。

4、至于原版娃,该学哪套原版教材还学哪套教材,学校的中考训练细致、规范一点就好,原版和应试两条路线并不冲突。

5、课外娱乐活动尽量“英文化”:

听英文歌,听英语新闻,看英文电影,看英文漫画,看英文小说,打英文游戏,甚至手机、平板设置也可以切换成英文版,尽量把语言输入的“量”给堆起来。

好了,重视英文听说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即便目前它还成不了“拦路虎”,但我们还是要给予重视,不要让它给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拖了后腿。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