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有900多万今年有1000多万的考生参加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高考试卷的来历始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试卷是怎么来的?谁命制的?什么时候命制的?又是怎么保密的?可能许多家长考生都非常的好奇。本文将一步一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消除你心中的疑虑。
谁有资格参与高考命题
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命题人每年都需要签“保密协议”。虽然这个身份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和荣誉,但不能对外透露。成为命题人后,每个人首先要上一节安全课,要求在高考结束后,不能撰写点评高考题目的文章,不能对外宣传自己曾是命题人的身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他们在哪里命题
高考命题一般有一个固定周期。大概每年3月上旬,命题人就会接到相关通知,由各地招生考试部门负责,将命题人员集中送到一个神秘的地方。这个地方一般是选在位置偏僻、省级以上的疗养院。这些疗养院警卫森严,一般由武警把守。只要进去了,在命题结束前是绝不能外出的。对外统一的口径是:这些老师出差了。只是这个出差时间有点长,一个多月。
武警把守的疗养院,片纸不能流出。疗养院内负责清洁和照顾日常起居的工作人员,更不允许触碰任何纸片。命题工作房间24小时无死角监控。不需要的草稿纸等,由2位老师在2名武警的陪同下,每天在指定地点焚烧,确认完全烧尽后才可离开。任何稿纸、写没写过字的纸,统统不得带回住宿房间,也是24小时监控。
命题流程是什么?
每个学科的每个题型,由两位命题人负责,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
然后,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的15道题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合。
选完题后,有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所有参考资料进行对比,题目和解题思路超过50%雷同的,会被换掉。所以说,市面上的所有资料,只有和高考题“高度相似”的,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
筛选完后,经学科秘书和命题组长审核,最终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命题工作大概会持续到4、5月份,一部分命题人出完题,做完参考答案就可以回家了。但选题人和各学科主持人要一直待到6月10日,进而转战阅卷工作。
命题原则
①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各科命题皆有特点
命题是个极其繁琐的过程,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任何一个词语是否可能出现歧义,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高考试卷其实是2套
最后一步是印刷试卷,这个时候已经到了5月底6月初。会有几个指定印刷厂在动用大量警力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彻夜不休工作两天,印刷出所有试卷。(这几个印刷厂可以说是那几天全国保密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高考命题人亲述经历
“消失”
王建国(化名)老师记得,两年前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他一回到教室,班上的学生们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已经和老师分别一个多月,至今都不知道,老师突然“消失”是去了一个“秘密”地点,参加高考命题。
出题
出题人不允许使用任何通讯设备。张老师“消失”前,干脆就不带任何通讯设备,“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麻烦。因为到了命题驻地,身上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会被收走,直到高考结束才能归还。同样,高考结束回来时,命题期间所有写的、用的东西,也不能带走。”
人身限制也必不可少。张老师回忆说,命题的地方有武警站岗;电话有监听;办公楼里始终有电子干扰设备,“辐射是很大的”。命题人不许私自离开驻点;允许休息时间到院子里散步,但必须两个人以上。
“归来”
高考开始那一刻,也是命题老师“大考”的时候。他们生怕卷子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也怕试卷难住寒窗苦读的学生。这种紧张的心情延续到了考试后。一如一部电影问世,导演关心票房一样,命题人也格外在意考生的感受和同行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