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镇馆之宝"》
家底藏着宝,价值不可估量
你知道吗?上海交大藏着一件"镇馆之宝",竟然是当年钱学森的一张试卷!这张简简单单的试卷见证了这位科学巨匠的才华横溢,更折射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1929年,17岁的钱学森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在校期间,他每学期的平均成绩都超过90分,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了免交学费的奖励。而这张1933年的水力学考卷,将他当时的学习状态尽收眼底。
试卷上的每一道题,他都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步骤清晰明了。但对于最后一步,他发现自己将"Ns"写成了"N",主动找到任课老师金悦,指出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让老师扣分。最终,这张试卷得分96分。
可以想见,这位少年学霸对于学习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他宁可主动认错,也不愿意以不虚心的态度对待学习。这份诚实严谨的品格,无疑令金老师和其他老师刮目相看,也成为了上海交大的"镇馆之宝"。
回国路艰难,但他从未放弃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的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祖国,为国建设出一份力。然而,这个愿望并非一蹴而就。
从1950年到1955年,钱学森一家人遭到了美军的监视和软禁,甚至还曾被关进监狱。每天都无法安眠,身心深受折磨。为了回国,钱学森不得不寄出一封求救信,通过特殊渠道转交给周总理。
最后,在中美特使谈判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释放钱学森。1955年9月,经历了5年的艰辛,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
为祖国建设挥洒生命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毫无怨言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他放弃了在美国高额的收入,来到一个百废待兴的中国,月工资仅有300多元。
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中。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为祖国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钱学森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他说:"我个人只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党、国家,还有人民。"这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也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正是这样一位科学巨匠,在为祖国建设挥洒自己的一生。他的事迹不仅激励着上海交大的学子,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都应当像钱学森一样,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生。
事业成就凸显人格魅力
钱学森不仅在科研领域有着出色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更是令人钦佩。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国防科工委主任等重要职务。但他从不以权势自居,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每逢有人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总是谦逊地说:"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只是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即使在年迈之时,他依旧保持着敏捷的头脑和执著的精神。1991年,已经84岁高龄的钱学森,亲自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激情和干劲。
这位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不仅源于他非凡的科研成就,更源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在为祖国谋发展的道路上,他毫不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无疑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最好的励志和鞭策。
继续前行,铭记历史
回顾钱学森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从年轻时代的学习之星,到上世纪中叶在美受挫而后坚定回国的科学家,再到为国家事业奋斗终生的老者,他的人生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富强而不懈奋斗。我们应该牢记钱学森的精神,继续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只有我们牢记历史,传承优良传统,才能在新的时代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