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前言·】——»
2013年,福建考生杨婷婷称自己高考成绩为586分,但等她填报完志愿后却发现,自己的成绩竟然凭空消失了222分!
后来教育局介入此事,却发现杨婷婷的试卷上作文根本就没有写,对此杨婷婷一家表示:绝对不可能!
那么,究竟是谁在说谎?
«——【·凭空消失的分数·】——»
据杨婷婷所说,她的四个志愿都是以586分的标准进行选择的,填报的学校不是211就是985,例如厦门大学、中南大学。
而且她当时非常有信心,因为那一年福建文科的一本分数线是513分,按照她的成绩,被第一志愿录取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与此同时,杨家父母看到女儿高考中第后感到非常兴奋,可谓是逢人便夸。
直到半个月后,意外出现了。
彼时,杨父听邻居说高招录取情况已经下来了,便赶紧跑回家去催女儿查询。
但是杨婷婷打开电脑后,一向畅通无阻的招生考试网却怎样也登录不上去,她还安慰父母:
“可能是录取情况刚下来,同时查询的人太多导致系统变卡,等会儿再查吧。”
但是,几小时后父母再次催促杨婷婷查询的时候,情况还是一模一样。不仅如此,次日、后日再登账号依旧登不上。
此时杨婷婷有些着急了,自言自语是不是将登陆密码给忘记了。
杨父也急了,毕竟自己的女儿寒窗苦十几载,高考又拿下586分的好成绩,剩下的就是被好学校顺利录取,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接下来该买行李买行李,该摆酒席摆酒席,该前途似锦就前途似锦,还有一大堆事儿排着队呢,卡在这一步怎么行?
于是他就托朋友帮忙,看能不能从内部打听到女儿的录取情况。
杨婷婷父亲
但是这一问不要紧,自此杨家的天算是塌了……
当时,杨父的朋友查询之后打来电话,很委婉地说道:
“老杨,你是不是记错了?婷婷的成绩只有364多分啊,想上她志愿填写的学校有点不太够啊……”
“什么364分啊,我女儿考了586分啊!是不是同名同姓的情况啊?”
“就算是同名同姓准考证号也不一样。要不你让婷婷带着证件到县高招办去改下密码,然后再查查。”
此时,杨父的内心无比着急,简单道谢后就挂断了电话。
之后他先是带杨婷婷去县高招办改了密码,又风风火火地赶回家,直到一家人围在电脑前登上网站,却看到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分数,就是364分无疑。
杨婷婷分数
其中:语文51分、数学86、英语75、文综152分,总分364分,全省排名59846。
看到这一结果后,杨父绷在心中的那根弦还是断了,整个人是卸了力,也泄了气。
但是他没说什么,只是看着杨婷婷在不断地刷新着网页,重复地退出、登陆,越来越着急。
杨婷婷
终于,杨婷婷似乎是崩溃了,她逐渐变得暴躁,抓狂、尖叫道:
“我明明考了586分啊!为是什么变成了364分?语文51分是什么意思?”
紧接着,杨婷婷拿出一个翻开的笔记本拿给父母看,上面写着:
语文111分、数学129分、外语131分、文综215分,总分586分,排名684。
杨父杨母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突然,杨父想起了之前在新闻上看到的“高考顶替”事件,便向女儿确认道:
“婷婷,你跟爸说实话,你到底是考了多少分?”
“586分啊!我之前查的时候就是586分啊!当时我不就告诉你们了吗!”
杨婷婷几乎是吼着说出这句话的,这让一旁的杨父更加深了自己的猜测。
此时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女儿讨回公道!
那么,杨婷婷突然消失得222分,难道真的是因为成绩被人顶替了吗?
«——【·一字未写的作文·】——»
杨婷婷高考成绩“凭空消失”222分这件事情,一经传出便不胫而走,引得当地媒体争相报道此事,一时间可谓是各种声音不断。
其中不乏有一些人质疑这是“黑幕”,是“暗箱操作”,有“内情”。
与此同时,杨父带着女儿于7月22日下午找到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以下简称“考试院”),就此事提交了“重新核实卷面”的申诉材料。
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公证部门参与查卷,并由杨婷婷本人做最后的确认。
但考试院却直接表示:杨婷婷的成绩没有错,364分属于真实成绩。
其中,杨婷婷的语文成绩尤为典型,她之所以会考51分,是因为她只答了前半部分的客观题,作文一个字都没有写。
对于这样的说法杨婷婷当时就急了,辩驳道:“我当时写了整整800个字的作文!”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杨婷婷凭记忆将高考时候的作文还原,并与7月31日通过传真的方式,发送给了考试院。
这下子,整个事件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了,想要证明究竟是谁在说谎,仅有一种方式,就是找到杨婷婷的原始试卷进行查看。
为了消除舆论,给当事人、以及持续关注着此事的社会各界一个交代,考试院在8月3日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期间,杨婷婷的语文答卷的扫描件被公开,作文部分确实空无一字。
当晚,考试院又调出杨婷婷的原始卷,在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进行了核对,再次确认了杨婷婷的成绩是364分,没有丝毫的差错。
8月5日,考试院在20多家媒体的见证下,再次公开了杨婷婷的原始答卷。20多家媒体的记者都看到了杨婷婷的原始答卷,作文的确一个字都没有写。
与此同时,杨婷婷提供的那份作文经查验后发现,系网上能查到的范文拼凑而来的,很多地方的断句、换行、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除此之外,杨婷婷的语文试卷中古文默写部分错了一大半,也从侧面引出了两个疑问:
- 杨婷婷是否有能力同时将几篇范文都背诵下来,在考试的时候拼凑成一篇文章。
- 杨婷婷是否有能力将考试时的作文默写出来。
相信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篇文章大概率是杨婷婷为了证明自己写了作文,临时拼凑的。
但是面对铁证,杨婷婷依然不愿意承认,反复强调自己考试时写了800字的作文,还在网络上表示:
除非考试院公布所有科目的原试卷,并通过做笔迹鉴定核实真实性,不然她是不会相信自己才考了364分的。
对于杨婷婷的这个要求,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考试院却根据高考的相关规则直接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已经倒向考试院的舆论,又再度被拉倒了双方抗衡的形式。
而且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杨婷婷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高考了,应届的时候就能考512分,难道复读两年反而降222分?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连续两年的复读·】——»
原来在2011年时,杨婷婷就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过一次高考了,并取得了512分的成绩。
这个成绩说高不算高,但也绝对不算低了,起码上个好一点的二本轻轻松松的。
可杨婷婷却不服气,毅然选择了复读,准备来年再战,冲刺一本。
彼时,她根本就不会想到复读这条路到底有多难走。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生活节奏快、学习压力大、思想包袱重,这些感觉就像是洪水猛兽一般袭向杨婷婷,给她未来一年的生活定了调。
之后,班里大考、小考、模拟考不断,卷子像雪花一样地飘来,老师和同学都像是机器一样,不停地写卷、改卷、评卷……
模拟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杨婷婷光是想要跟上进度都已经非常吃力了,想要显著提升成绩,完全就是一种奢望。
久而久之,杨婷婷开始数着指头过日子,内心感到极为煎熬,甚至因此开始失眠,精神衰弱。
眼看着时间终于到了2012年6月,高考即将来临,杨婷婷感觉自己终于是要熬出头了,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谁也没想到她突然遭遇了车祸……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次车祸没有危及到她的生命。
但想要继续参加高考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模拟场景
就这样,杨婷婷遗憾地错过了2012年的高考,只能将希望寄托在2013年。
不过这一次,她没有选择继续在学校复读。
一方面是因为身体尚未痊愈经常需要检查,在学校难免不方便。但更重要的是,杨婷婷本能的将那种生活视之为“牢笼”,也本能的抵触。
再加上在之前一年的复读生活中,杨婷婷的成绩一直都算不上拔尖,导致她在学校的时候将大部分人都视为对手,甚至是敌人。
这种心态也直接导致了她那一年几乎没什么交心的朋友。
所以对于杨婷婷来说,与其在一个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中别扭的学习,倒不如自己在家“闭关修炼”,还能落得清静。
模拟场景
就这样,杨婷婷开始了在家自学之路。
刚开始她的态度还是挺积极的,经常会主动联系之前的班主任王森东老师,问问在班里上课的学生是什么进度,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
有时候她也找老师要一些辅导资料和模拟试卷,王森东也觉得小姑娘不容易,所以一直都是不遗余力地帮助着杨婷婷。
但是渐渐地,杨婷婷的的这股热情似乎有些消退了。不仅没有了主动问进度、要资料的行为,甚至大部分时间属于失联状态。
一直到临近高考之前,王森东主动打电话给杨婷婷,希望她能够来到学校参加质检考试,顺便体检,这样的话她就可以学校学生的身份去参与高考。
模拟场景
但是杨婷婷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身体不适。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王森东就隐约感觉到杨婷婷的心理出了问题。
最终,杨婷婷在父母的陪同下以“社会人士”的身份,参与了2013年的高考。
考试完之后她自己表示,题不难,发挥得完全正常,所以杨父杨母也很开心,觉得女儿终于是“革命成功”了。
这样就怪不得杨父对于女儿的成绩深信不疑。
而当考试院依法拒绝了杨婷婷的“笔迹鉴定”和本人查看原始试卷后,杨父一怒之下将考试院告上了法庭。
那么,法院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
附件是鼓楼区人民法院
«——【·逐渐清晰的真相·】——»
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这件事情不管是在当地还是在网络上,都在持续发酵。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人们对于杨婷婷的话开始越来越怀疑。
首先,杨婷婷说自己考了586分,排在福建省第684名。但是与她一同考试的同学有考585分的,全省排名却是677名。
也就是说,有人比杨婷婷考得少,但是排名却更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名考出585分的同学,已经被重点大学所录取了。
其次,杨婷婷曾经的班主任也明确表示,当初她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想冲击一本都有些难度,在学自学一年想要突飞猛进一大截,显然是有困难的。
模拟场景
最关键的是杨婷婷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摸底考试,她真实的成绩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但是这些在杨父看来都不重要,毕竟他在意的其实不是分数,而是女儿的前途。
时间来到2012年12月2日,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正式对此案进行开庭。
杨家人对于此次审理看得很重,全家上下共有5人出庭,但是当事人杨婷婷却没有露面,据说是因为身体不适。
由于杨家父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自己的诉求,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可以将杨婷婷的原始试卷作为证据进行保全。
杨父回忆
因为按照教育部规定,考试成绩发布半年之后,也就是12月25号之后,考生的原始试卷就会被销毁。
在杨家父母的心中,早就已经做好的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也始终认为只要继续找下去一定会有证据出现,来证明自己女儿的成绩是真实的。
但考试院明证指出,他们在8月5号已经破例向社会媒体公布了答卷,他们没有必要继续破例留存杨婷婷的试卷。
最终,依据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第27条规定,“考分由考生登录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不公布、不查卷。”
模拟场景
所以,杨婷婷父母的申请,并不属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信息公开范围。
最终这个案件以杨家人败诉为结果。
自此之后,杨家人也没有再提出过上诉,杨婷婷也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再喊过冤屈,这件事情也就自此翻篇了。
至于谁在说谎,相信明眼人很清楚。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曾宣称,杨婷婷事件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考试院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不过最后考虑到她可能压力过大,考试院一直也没有真的追究责任。
«——【·结语·】——»
据说杨婷婷后来向父母承认了错误,称自己已经复读两年却一年不如一年。这让她压力山大,不得已才选择用这种方式想要蒙混过关。
可是,最可悲的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到现在还有人以为是“黑幕”和“暗箱操作”。
或许有些人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他们“预想中的真相”。一旦结果和他们的想象不一样,他们就是难以接受。
这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
其实,很多高考成绩被掉包的新闻之所以会闹大,一方面是源于网友们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另一方面就是来源于学生家长们,对于孩子盲目的信任。
这些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学校里真实的成绩。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查分环节到来,分数错误或被调包的事件,可能还会上演。
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虚假的,为了博取眼球而撒的谎言。但毕竟事关一个孩子的未来前程,每一个申诉都值得被认真的对待。
同时,也希望广大的网友,在面对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性冷静,相信祖国不断完善的高考制度,是很难出现这样恶性的事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