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高考命题人这个身份并不陌生,毕竟我们早晚都会接触到的高考试卷都是出自于他们的手。了解“高考命题人”这个身份很容易,但要想拥有这个身份是很困难的。今天陈默老师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能够成为高考命题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一些特征。
NO.1 高考命题人以大学教授为主
高考的命题人员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大学教授,高中教师以及相关的学科研究人员。集中大学教授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而其中主要以各地的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教师为主。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以大学教授为主呢?其主要原因是高考所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要再进入到高校进行深度的文化知识学习的。而大学教授正是从这些高校中出来的教师们,他们会更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的学生。因此,他们在考题命题方面会更有发言权。
NO.2 命题人员有极强的保密意识
每一次的命题活动对命题人员来说都是一种短期的“出差”活动。为了保证高考题目做到不泄露,他们会以学校组织出差为借口到统一的地方就位,和其他的命题人员会合研究。硬皮期间会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切断任何的联系方式,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会知道他们的真正行踪,他们甚至于还会签订保密协议。
NO.3 命题人选拔标准严格
首先,作为高考命题人,在选拔过程中会淘汰一些当年有其直属亲戚参加高考的人。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每位参加高考学生的公平公正。其次,在选拔过程中对一些正任课于高三的高中教师或者有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等相关人员不在考虑范围之中的。最后,教学成绩优秀,拥有长期教学或者是丰富的研究经验而且没有相关不适合标准的教师会作为优先选拔的对象。从这几方面来看,命题人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要想成为高考命题人还是比较困难的。
NO.4 命题过程艰苦
对命题人员来说,对他们来说,一方面是荣誉。另一方面,对他们来说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在选拔成为命题人员之后会首先进行体检。当体检完成之后,就会被正式地被带进命题场所,他们要求只能带一些随身换洗衣物,不能携带任何的工具,包括手机、手表,甚至是书本和其他教辅资料也不能带。而他们的命题场所一般是地处偏僻的疗养院,而且会有武警把持。在这里命题人员们会受到24小时且360°无死角的监控,这其中也包括住宿房间。整个命题过程与外界都是完全切断联系的,保平安等工作都是由工作人员代替他们进行的。
以上就是陈默老师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高考命题人员的有关内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