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大脑记忆机制》第11篇文章
在孩子教育上,“写作业不认真”和“到底要不要做额外练习”,一直是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有些孩子不认真对待作业。
有些孩子总是会有不应该的低级错误。
有些孩子完全不愿意做额外练习。
有些孩子做了很多额外练习,但是对成绩没有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大量刷题到底有没有用?
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都是家长们备受困扰的地方。
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希望可以点个赞,十分感谢)
(如果对文章感兴趣,可以点个关注)
(我希望用有价值的文章,来交换大家的点赞、评论和关注)
1.大脑记忆机制
(对这方面有了解的,可以跳过这一段)
人教版高二生物课本《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第五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38页是这样描述的:
学习与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的接受刺激(加粗),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回路),来记忆信息。
记忆的本质就是形成新的神经回路。
但这个连接并不稳定,很容易断开,于是便遗忘了。
需要不断强化连接,才能稳定下来,不再断开。
因此,只通过听课,得到的连接并不稳定,后面必然会遗忘。
必须通过多次练习来强化连接,才能得到稳定连接,从而真正学会(完全学会)。
这就是为什么学校要布置作业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一项技能(比如弹钢琴)后,一定要多练习的原因。
2.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
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
所以学习时遗忘是必然的。
只通过听课,做不到完全记牢。
只有通过练习,来不断强化,并得到稳定连接后,才能完全学会,熟练掌握。
3.什么是练习?
我对练习的定义是:
通过做题目(学校作业和额外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记忆,学会灵活运用,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完全学会的程度。
这也是练习的目的。
达到这个目的,练习就产生作用了。
没达到目的,练习就没有用。
4.关于额外练习
通过大脑记忆机制,和记忆遗忘曲线,我们明白了:作业是必须的。
那额外练习又是否有必要呢?
这个问题需要分开看待。
我们一定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全学会。
如果已经完全学会了,那就可以不做额练(额外练习)。
在已经完全学会的基础上,再做额练,不会有新的收获。
如果没有完全学会,那就可以适当做一些,可以帮助学得更好。
5.练习一定有用吗?
不是。
为什么所有孩子都会写作业,但还是有些孩子学不好呢?
为什么有些孩子大量做额练,但还是不能提高成绩呢?
从结果来看,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学会。
从大脑记忆机制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并不是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效地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练习不是做了,就一定能产生100%效果。
也许只能产生80%的效果,或者50%,又或者20%。
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没有完全记住,或者没有完全掌握(灵活运用),
那么练习就达不到帮助学习,提高成绩的目的。
6.练习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
科学合理地练习,做到完全学会,就可以帮助学习,提高成绩。
假如没有达到完全学会的标准,再多的练习也没用。
过多练习也是有弊端的:
使孩子疲劳,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使孩子厌倦、排斥,导致练习完全失去应有的作用。
7.科学合理的练习,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下篇文章再来慢慢分析。
我是木祁育,一个9年教龄的老师。
我发现大脑记忆机制可以解释学习中的所有问题:方法、习惯、耐心、心态、效果、能力……
我尝试揭开里面的规律,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学习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大脑记忆机制是学习中最大的规律,是我们大脑构造所决定的客观事实。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也无法避开它带来的影响。
但我们可以顺着它的规律去学习,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我会持续写文章,用大脑记忆机制来解释学习上的问题,每三天发表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