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对于这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媒体都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报道和解读?网友们关注和评论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
《人民日报》对第13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报道。文章详细阐述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情况。(见图1)
图1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在报道中,强调了科学素质提升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努力方向。(见图2)
图2 (来源:新华鲜报)
而央视新闻则在新闻节目中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见图3)
图3 (来源:央视网)
从已发布的报道来看,不同的主流媒体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光明日报》从教育和文化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探讨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见图4)
图4 (来源:光明日报)
《人民政协报》在高度认可了“不平衡情况明显缓解”和“呈现提速增长趋势”的同时,也客观指出了“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科学素质有待提高”等短板。(见图5)
图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对于“公民科学素质”这一话题,科技类媒体发挥专业所长做出了深入解读,比如《科技日报》分析了科学素质提升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关系。
对于媒体的报道、解读和分析,很多读者网友留下了自己的意见。
有的读者在点赞之余,也看到了“科学素质整体提升”这一调查结果背后的来由,感受到鼓舞和对发展趋势的信心。
网友@醉翁乐其乐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微博留言,
网友@牡丹在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留言:
也有读者对这场调查和背后的概念与机制产生了好奇。
比如来自浙江的网友@froggy好奇的是:
来自广东的网友@活除了好奇“科学素养的标准是什么”,也好奇“自己在不在这14%里”:
还有更多热心读者给出了朴实恳切的建议,对进一步快速发展科学素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人民日报APP,
网友@明天的阳光在评论中表示认同:
网友@资深潜水员Leo则在科技日报微博,
表示了对科技场馆的期待:
在庞大的信息数据中,网友的建议看似寻常随意,实则是最宝贵的心声,反映出公众对于科学文化普及的深切期望和关注。在回应关注时,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科学文化体验,从而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这也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和发布的意义所在。
最后,我们准备了公民科学素质模拟测试的几道题目,这也是很多网友最关心的,一起来测一测吧!
大家一起来做测试吧!
1. 划重点→9个数据快速读懂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态势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