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试题
一、(16分)
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应该从孔子开始;想要更好地了解孔子,就要走进三孔。①它们是后世人们追思孔子、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前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慢步其中,感受孔庙、孔府、孔林的庙堂巍峨、古木参天、气势恢洪。位于曲阜南北城市中轴线上的孔庙古代建筑群规模宏大、美轮美奂。大成殿月台上,丝竹悦耳、余音绕梁,尽显中华礼乐之美。孔庙东侧,以青砖灰瓦建筑为主体的孔府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始终恪守着先祖孔子“诗礼传家”的庭训。曲阜城北,孔林——孔子的长眠之地,碑刻数量众多,苍松翠柏夹道侍立。神道长达千米,通往“至圣林”深处,仿佛伸向悠远的历史。
②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无人不认可他为后人留下的诸多宝贵智慧。③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发扬并壮大了受教育的群体,是我国民办教育的始祖。④观其一生,他不仅是有教无类的先师,还是乐观豁达的智者。
1.关于语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词语表达的是“三孔是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媒介”的意思,所以“载体”中的“载”读zài。
B.词语“气势恢洪”表达的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的意思,所以书写正确。
C.词语表达的是“没有目的,悠闲地随意走”的意思,所以“慢步”应改为“漫步”。
D.词语表达的是“树木生长在道路两侧”的意思,所以“夹道”中的“夹”读jiá。
2.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因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前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位于曲阜南北城市中轴线上的孔庙古代建筑群规模宏大、美轮美奂。
C.大成殿月台上,丝竹悦耳、余音绕梁,尽显中华礼乐之美。
D.孔庙东侧,以青砖灰瓦建筑为主体的孔府闻名遐迩。
3.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结合语境仿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巍峨的丰碑,矗立在时代的前端;他们是闪亮的坐标,标记民族的魂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校开展“点赞山东英雄”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结合下联补写上联。(3分)
上联:自强者凭意志智慧, _______________
下联:成功者靠进取拼搏,奏出强音唱响凯歌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21分)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②,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旰,ɡàn,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还不休息,指人的勤奋。②营第:修建府邸。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无何 居:经过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辔:马缰绳
C.吴玠素服飞 素:向来 D.躬为调药 躬:弯腰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已而之细柳军”中的“之”与乙文“哭之而育其孤”中的“之”都用于句中,但用法不同。
B.甲文“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乃”与乙文“乃可饮”中的“乃”意义不同。
C.“遣妻问劳其家”中的“劳”都是慰劳的意思,体现中国古代上级对下级的关心、抚慰。
D.甲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8.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写周亚夫麾下士吏全副武装,与霸上及棘门军形成对比,周亚夫的形象鲜明突出。
B.甲乙两文都主要通过下属的表现刻画将军的形象,注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C.“秋毫”原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乙文中的“秋毫不私”体现了岳飞的高贵品质。
D.“敌未灭,何以家为”体现了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士情怀。
9.下列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两处不给分。(2分)
卒A 夜 宿B 民 开 门 愿 纳C 无 敢D 入 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却不受,玠益敬服。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11.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周亚夫和岳飞两位将军人物形象的异同。(4分)
(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共7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宋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④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但他一如既往的心境平和。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多喻人的高风亮节。④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将对老友的惜别之情写得缠绵感伤、哀怨愁苦。
B.词的上片先从时间着笔,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
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切入正题,写月夜时送别友人。
D.本词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
13.本词寄哲理于豪放之外。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4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14.根据原文默写。(共8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4)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浣溪沙》)
(5)王绩《野望》中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中借用姜尚、伊尹的故事,暗示人生际遇变化无常,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
15.班级开展“汲取经典智慧”读书会。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任务一】梳理采访行程。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 。上图是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1936年6月至10月)。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3分)
① (填地名) ② (填人名)
(2)【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靠什么战胜困难。(4分)
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四、(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
材料一
作为近年来最火的科技突破之一,AI(人工智能)也渗入写作领域。
山东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徐清源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大数据,AI写作一定会战胜人类的文学写作”。而作家李振声认为,AI写作不足为惧。“文学创作是一种以情景体验、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脑力劳动,要通过人的智慧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来强化感情、宣扬感情。而人工智能就是一种工具,无法取代人们有感情的思维活动。作家创作还要靠生活,靠丰富的想象,而人工智能靠什么?只能靠类推、类比、概括和概率的提升合并等。人工智能永远也写不出比人类作品更生动、更具有智慧的文学作品来。”
徐清源更有把握地说:“我们的文学写作是可以穷尽的,传统文学写了这么多年,大家再也写不出新意来,到了一个瓶颈期,而AI具有惊人的延伸能力、指数级的发展能力,这就是AI写作能赶上我们的一个转折点。所以,我对AI写作始终保持着敬畏的态度。一旦AI写作的成熟度到了60%至80%,人类的写作就完全被取代了,而且没有翻身的机会。”
(摘编自《AI写作:文学领域的搅局者?》)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画家这个职业似乎也将被机器人取代。据发表在美国《艺术实证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从抽象表现主义的杰作到现实世界的完美刻画,AI已可创造出与人类画作没有明显区别的艺术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2018年佳士得拍卖行以43.25万美元的高价卖出的AI绘制肖像。这幅AI画作是由巴黎的一个3人小组创作的,他们使用对抗性生成网络(GAN)技术,将14世纪至15世纪之间绘制的1.5万张肖像存储到算法中。GAN通过使两种算法相互对立来工作,以尝试创建具有说服力的真实世界表达。
该项研究的作者还认为,计算机学会画出使人类产生情感共鸣的随机且不可预测的艺术作品,应该不是太遥远的事。不过,也有人认为虽然AI画作已卖出数十万美元的高价,但创造力和创造过程是人类始终占据优势的一个前沿领域。
(摘编自《画家将被机器取代?AI生成的艺术品与人类画作已无区别》)
材料三
人工智能短期之内最有可能取代的是消息写作。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尽管已经有61年的时间,但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机器人写作新闻是通过程序员在后台写入的一系列算法,收集和挖掘数据、抓取关键词来快速生成新闻稿件。机器人写新闻受制于这样的工作原理流程,使得其写出的新闻稿件模式单调,呈现模板化和规格化。消息的风格恰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所能生产出来的文本风格相吻合。在通常情况下,新闻记者在消息写作的过程中,只是将新闻六要素进行简明报道,这也就决定了消息写作的语言风格是平实的,少有其他新闻体裁如新闻特写中常出现的感情色彩。
新闻消息具有“短”的特点。几百字即可成为一篇消息报道,这大大降低了机器人写作软件算法编写的复杂性,意味着短消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来说是最容易实现的。而“快”是新闻消息的又一特点,这也是机器人写作软件的强项。机器人写作可以全天24小时待命,一旦有突发事件,机器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和挖掘数据,通过算法瞬时生成稿件,及时传递给用户,这已经将新闻最大特点——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消息写作是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尚不能取代人类记者撰写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体裁的新闻稿件。
(摘编自《消息写作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李振声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有感情的思维活动,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种思维活动能力。
B.画家这个职业似乎也将被机器人取代,AI创造出的作品更具创造力。
C.新闻记者在进行消息写作时,通常只是将新闻六要素简明报道,语言风格平实。
D.目前人工智能还存在局限性,如现在的机器人不能代替记者写新闻评论等体裁的新闻稿件。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针对AI能否取代人类写作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呈现出两种不同观点。
B.巴黎的一个3人小组创建的团队,使用对抗性生成网络(GAN)技术,完成了AI绘制肖像。
C.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有些可以完成人类的行为动作,也有人认为其创造力不可能超过人类。
D.三则材料从不同领域展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明确了其会替代人类的发展趋势。
18.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消息写作在短期之内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原因。(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9分)
头顶的云彩
吴昌勇
①陕南腊月,当野桃花信使般将春归的消息传遍山冈,天空日渐温润,灰蒙蒙的云朵如积雪消融,久违的湛蓝潮涌到远山之巅。
②春气从大地升腾到头顶,揭开绒帽,手指插入发丝的瞬间,分明感到:该理发了!几乎在同一时间,乡亲们想到了传统的年俗之约。辞旧迎新,一定要为自己和家人讨个好彩头。
③打我记事起,腊月的最后几天,爷爷家门外的小院坝就是一个露天的乡村理发馆,四叔是村里人都认可的业余理发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四叔刚二十出头,浓眉大眼,高中毕业后在乡里上班。工作闲暇,他总爱到镇上理发馆转悠,日子久了,也照猫画虎般学到点理发的手艺。也因是理发馆的常客,他可以让理发师按自己的脸型设计发型。先洗,后剪,再吹,末了打上定型的发胶,乌黑的头发洋溢着青春气息。村里人都夸四叔时髦,都说他的精气神全在头上。
④起初,四叔怕手艺不精,会让结伴而至的乡亲失望,只笑不应。一番推辞过后,曾是村里剃头匠的爷爷慢腾腾递话道:“邻舍都相信你哩!沉住气,莫急莫慌,心明眼亮,推子握紧搭平就好。”见此情景,四叔笑盈盈地应一声:“哎,记住了。”话音刚落,已转身开始准备。
⑤等到炉火烤得乡亲们满脸通红,火炉上铁壶的壶盖也被蒸汽掀动得嘭嘭作响,四叔起身,拎了椅子和围布走向屋外。我亦起身,提着铁壶紧跟在四叔身后,先在脸盆里兑好温水,再将理发推子擦得锃亮递到四叔手上,镜子也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⑥不用抓阄,理发的顺序装在每个人心里。轮到自己了,摘掉帽子,拿一把木梳子将窝蜷的头发梳顺后,紧憋一口气,把头扎进脸盆,犁耙般的手指反复抓挠搓洗头发好几遍,直到洗头膏泛起满头雪白的泡沫。站在一旁的四叔,示意我从水桶里舀出一瓢瓢温水为乡亲们冲洗头发,再递上擦头的毛巾。
⑦进入角色的四叔,一下子神气起来。不论年龄,也不论辈分,他一个劲儿地叮咛:“稳住,莫乱动,当心推子伤了头皮。”只见他跨开双脚呈“八”字状,一把桃木梳子将湿头发梳顺,目光绕着头顶细细端详一番,左手搭在头顶,握在右手的推子从脸颊、从耳畔、从后脑勺向头顶缓缓推移。连接左右手柄的一副压缩弹簧,咔哒咔哒地传导着四叔指间的力量,也让推齿伴着手掌和弹簧的松紧节奏,在潮湿的发丛中穿梭。四叔憋足劲儿,鼓起腮,不时吹落一绺绺剪掉的头发,并左右移动视线,仿佛正在创作一幅炭笔素描,在对强弱、明暗、虚实的修正中,让发际线尽可能立体、流畅。
⑧半个钟头左右,四叔紧绷的面部表情变得松弛。我赶忙拿起镜子递到乡亲手上。他端着镜子左照照,右看看,瞧见棱角分明的一头短发,咧开嘴,笑着夸赞四叔的好手艺。想想也是。乡亲们辛苦了一年,虽然平时也理发,但只有到了年根,才能腾出时间细细拾掇自己。他们用手在头上反复摩挲,散着热气的头顶,似乎有一片柔和的云彩,在跳跃,在铺展,在弥散。
⑨那一刻,四叔握在手中的仿佛不是推子,而是一支温水泡开的毛笔,在每个人的头顶绘出辞旧迎新的精气神。他努力让每个人容光焕发地走进新年,让明媚的春光洒落每个人的头顶。
⑩多年之后,四叔在县城有了自己的新居。他时常念叨,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在过年哩。而今,镇里和村子的理发馆外,炫目的霓虹灯日夜旋转。添了白发和皱纹的四叔,不忘抽空去理发馆打理一款和年岁相称的发型。任凭时光变迁,“从头开始”的年俗不变,为生活讨个好彩头的期待不变。每临年关,四叔依然会去楼下临街的理发馆,坐在舒适绵软的转椅上,如听话的孩童披上围布。理发师手中的电推剪嗡嗡作响,好似天际传来的春雷。
⑪望着明亮的墙镜和镜中自己的发际线,四叔仿佛看见一团祥云升腾而起,越过头顶,越过楼宇。此时此刻,盛世祥和的祝愿,尽在和四叔一样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的万千劳动者的展望和憧憬里,如头顶的五彩云朵在春风里飘荡。
(选自《人民日报》2021.2.11,原文有删改)
19.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④段虽然对“爷爷”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但“爷爷”为四叔坚定理发的信心起重要作用。
B.第⑦段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表现出四叔为乡亲们理发的专注认真及对乡亲负责的态度。
C.文章尤其善于抓住场景中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每个细节里都充满烟火气与乡间的质朴气息。
D.文章以“我”的叙述视角展开回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生活客观可信。
20. 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
他们用手在头上反复摩挲,散着热气的头顶,似乎有一片柔和的云彩,在跳跃,在铺展,在弥散。
21.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朗读第①段的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6分)
陕南腊月,当野桃花信使般将春归的消息传遍山冈,天空日渐温润,灰蒙蒙的云朵如积雪消融,久违的湛蓝潮涌到远山之巅。
A.激情豪迈 B.充满温情 C.饱含悲伤
我选 (填序号),理由:
22.本文被某校刊编辑选中,安排在“劳动者之歌”栏目中发表。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请以“向上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气势恢宏)【评分意见】 本题3分。
2.A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评分意见】 本题3分。
3.C(“发扬”与“群体”搭配不当)【评分意见】 本题3分。
4.示例:他们是天空的朗月 照亮历史的道路【评分意见】 本题4分。
5.示例:扬起风帆驶向彼岸【评分意见】 本题3分。
6.D(躬:亲自)【评分意见】 本题3分。
7.B(意义相同,都是“才”的意思。)【评分意见】 本题3分。
8.B(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评分意见】 本题3分。
9.B C【评分意见】 本题2分。
10. (1)(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
(2) 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绳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评分意见】 本题6分。每句3分。
11.相同: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
不同: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岳飞:赏罚分明、宽严相济,体恤下属,以天下为己任。【评分意见】 本题4分。
译文:【乙】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交好,便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勤于政事,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下令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将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绳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便派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岳飞亲临哭丧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自己丝毫不侵占。
12.A(“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有误。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
【评分意见】 本题3分。
13.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运用比喻,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友人的劝慰及作者的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 本题4分。
14.(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水何澹澹(3)心忧炭贱愿天寒(4)北风吹断马嘶声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评分意见】 本题8分。每空1分。
15.(1)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①延安 ②彭德怀【评分意见】本题 4分。
(2)【示例一】我选择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我选择B。彭德怀带领的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红军病的病,饿的饿。当地农民鼓励红军,他们从地下挖出藏起来不让白军知道的粮食给红军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示例三】我选择C。共产党为了克服回民天生不愿与汉人合作的心理,向回民提出诺言,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保护回族文化,等等。从而得到回民信任,有部分回民还参加了红军。共产党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赢得回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在危机中生存发展。【评分意见】本题 3分。
16.B(从材料第一段得知:AI已可创造出与人类画作没有明显区别的艺术品)【评分意见】本题 3分。
17.D(“都对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明确判断”错误,没有做出明确判断。)
【评分意见】本题 3分。
18.①现阶段写出的稿件模式单调,呈现模板化和规格化,这与消息平实的语言风格相符合,这有利于人工智能进行消息写作;②新闻消息篇幅短小,这降低了机器人的写作难度;③机器人可以全天24小时待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机器人能够迅速完成消息写作。
【评分意见】本题6分。
19.D(“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有误,是第三人称的作用。)
【评分意见】 本题3分。
20.“摩挲”是轻轻地用手抚摩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形象传神地描写了乡亲们理完发后,轻轻地用手抚摸头发时满足的样子,体现了乡亲们的敦厚淳朴、热爱生活,侧面表现四叔手艺的高超。
【评分意见】 本题4分。
21.选A,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环境描写),把野桃花比作信使,湛蓝的天空比作潮涌,由近及远描写春归的景象,洋溢着生机,引出下文乡亲们为辞旧迎新去理发的情节,用充满温情的语气朗读更能渲染温馨祥和的氛围,为下文的回忆奠定感情基调。
【评分意见】 本题6分。
22.本文记叙了四叔年轻时是理发店的常客,后来为乡亲们理发,努力让每个人容光焕发走进新年,塑造了四叔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匠人形象,反映出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踏实与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及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的万千劳动者的展望和憧憬。本文与报刊“劳动者之歌”的内涵相符,所以编辑将本文放在此栏目。
【评分意见】 本题6分。
23.作文
6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