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朋友家的娃就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揍。坦白说孩子考得还不错,数学99,英语98,语文92。然而朋友却非常恼火。
按她的说法,孩子数学次次都是100分,这次竟然考了99分,无法原谅;语文作文竟然弄丢5分,语基部分还能丢分,无法原谅;英语因为单词拼写错误丢了2分,真是没长脑子,无法原谅。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导致名次下滑了两名,是“非常严重的”退步,无法原谅。所以必须挨打,让他长长记性。
孩子的一次失误,就成为了家长口中的“无法原谅”,到底是孩子废柴,还是家长太极端了!
我家孩子上三年级时,他的同桌成绩特别好,但这孩子就是害怕考试。临近期末,同桌每天都特别焦虑,同桌说,每次考试,只要妈妈觉得不满意,就会吼骂自己,甚至会挨揍,他现在一提考试就害怕地发抖。
孩子没考好,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吼孩子一顿,自以为可以用这种“惩罚”让孩子长记性,让孩子产生努力的动力,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只会不断摧毁孩子。
孩子将考试和挨打被骂划上了等号,不仅不会被激发出动力,反而会出现对考试的恐惧,一考试就害怕,就瑟瑟发抖。
为了让自己不挨骂,只能考好点,可是如何考好点?不少孩子就开始动了歪脑筋,开始抄袭,抄同学,打小抄,用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分数。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成绩眉开眼笑,孩子松了一口气,于是下次还这么做,一次又一次,最终换来什么样的结果,显而易见。
“难道说,孩子不管考得多差,我都要说没关系吗?”
“没关系”和“凶孩子”一样,是家长态度的两个极端,一个太松,一个太紧,“没关系”会让孩子渐渐地不重视考试,进而不重视学习,养成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所以,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到底如何做才合适?
1、理智认识考试孩子考好了就各种奖励,孩子考不好就各种挨骂,这样的做法最“愚蠢”。
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过于松弛,也不要过于激进。太激进的态度,只会把孩子逼上歪路。
父母要冷静理智地面对孩子的学习,考试和每次的成绩。
我们首先要明白考试是对孩子这段时间学习的一个监测,考得好说明孩子掌握的不错,考差了,我们要做到是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及时查缺补漏,将成绩提高上去。
骂只是无用功,孩子对自己到底如何提高依旧是一塌糊涂,还会加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2、正确认识孩子你家孩子什么样,你还不了解吗?
中等的孩子,你要求他考优秀;一分的容错率都接受不了......
如果你觉得孩子考得不好,先问问自己当年有孩子优秀吗?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甚至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少孩子基础还没打好,父母就着急孩子超前学,卷难题,结果孩子就像漏勺一样,到处都是漏洞。
所以,首先要充分了解你的孩子,明白他到底属于哪个梯队,哪个层次的孩子。
其次,要允许孩子犯错,就像文章开头我的那位朋友,容不下孩子的一次99分,这样只会逼疯孩子,更会逼疯自己。
3、分析试卷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次监测,成绩出来,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分析试卷,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将科目,考试内容列成表,一个一个带孩子分析扣分的点在哪里,然后找到背后的问题,再针对性地提高。
比如,语文,拼音丢分严重,那么就重点补拼音,病句搞不懂,就带孩子过病句的知识。数学到底是基础计算的问题还是应用题的理解问题,如果是计算,是格式不对,还是计算错误,是单位转换有问题,还是小数分数不会算,还是说四则运算就没搞清楚。
每道题到底是知识点的问题,做题技巧出错,还是考试心态出了问题
分析得越细致,抓住的漏洞就越精准。
孩子考不好,父母凶孩子,其实是父母“无能”的表现。而聪明的父母则会充分利用每次的考试,带孩子查缺补漏,带孩子制定计划和目标,针对性地提高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