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理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也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 )和 负电荷(-),它们数量相等,不显示带电。
3.当物体发生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等。摩擦后,一个物体所带正电荷数量比负电荷多,那么这个物体显示带正电。负电荷数量比正电荷多,显示带负电。
4.两个带电物体,带有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7.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组成。
2.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正极( );另一端是锌壳,是负极(-)。
3.电从电池正极出发,流过灯丝,再回到电池负极,小灯泡就亮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是两点连两极: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4.短路: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断路会使电池发热,严重损坏电池。
5.断路:电路发生中断,没有连通的情况。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第三课《简单电路》
1.用电池盒、小灯座可以更方便地连接电路。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导线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4.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画简单电路图要用尺子,画直线,直角转弯。
第四课《电路出故障了》
1.开关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电路出故障可能是没有连接好,也可能是电器元件坏了。
3.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检查法、替换法、检测法。
4.电路检测器原理: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5.使用电路检测器,要先碰一下两个检测头,检查是否能正常工作。
6.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时,要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取出来。
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如人体、大地、水等。
2.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干木头、陶瓷、橡胶等。
3.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情况下导电性是不一样的。
4.用电要注意用电安全。
第六课《做个小开关》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有的地方需要用绝缘体来做。
第七课《不一样的电路链接》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暗盒,要有规律地检测;推测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我们可以把通路的点连接起来。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3.串并联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