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子区域划分谁决定的(高考卷子区域划分难易程度)

高考卷子区域划分谁决定的(高考卷子区域划分难易程度)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19 19:38:53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都会响起这样的疑问,明明是在一个国家里考试,为什么不使用统一的试卷,而且入取时各地的分数线也不一样呢?

按照目前的划分方法,许多人感觉很不公平,其实高考的所谓公平,说白了还是双一流985和211本科等好大学的录取率问题,有些地区的孩子从小就特别卷,考上个好大学那真是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而且有些省份的孩子就容易一些,甚至出现两个人相差100多分但念的却是同一所大学的情况,可见各地教育资源差距之大,首先在客观上就形成了分数线的差异。

今年我国高考考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惊人的1342万人,意味着竞争比往年更加激烈。我国目前使用的考卷主要分为全国甲卷,新课标1卷和2卷,而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直辖市,可以自主命题,整体上来看各省之间的考卷不同,难度却是有差异,特别是自主命题对当地的考生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就有不少人问了,既然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那为啥就不能全国高考统一都做一套卷子,然后按照排名入取呢?

其实统考统招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要真正实现有点儿难。首先既得利益者并不愿意改革,如果全国统一分数线,无疑会得罪自主命题的直辖市,还有东北以及西北这些教育资源较充裕的省份的考生,这些省份的分数线肯定会上涨,而对这种改革叫好的只有那几个地狱模式的高考大省,说句实话这种改革恐怕很难推进下去。

其次,高考的本质是一次优质教育公共资源的再分配,核心理念说白了就是谁掏钱谁受益,既然是教育资源分配,这些高校的教育资源通常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支持一部分。即便是部属高校,当地政府也尽可能的给予支持。相应的学校不能白拿好处吧,自然在投入招生计划时给予一定的倾斜。如果全国统一录取,高校经费完全由教育部统一管理承担,全国三千多所高校估计中央财政也扛不住。

我国的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隋朝,可即便到了明朝,依然出现了南北榜案,可见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自古就有,如果你去看古代的科举榜汇总,你会发现中了三甲的人,大多集中在江浙和中原一带,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有钱嘛。

所以呢,高考招生的基本规则可以说是多方达成的共识,毕竟大学运营需要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哪里出钱多就招哪里人,这是人家利益共同体应得的。学校是需要优质的生源,但同时也需要钱呐。所以我国大学的录取实际上是进行了两轮筛选,出钱多少是招生的第一轮,也就是各个省份出资决定了该省的招生人数,高考本身则是选拔的第二轮,考生们就要各凭本事了。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考模式是一个经过综合考量的标准,不同区域的教学水平,不同省份的优质学校数量,以及考生人数都是参考因素,最终看的就是入取比例,而且本地学校多少都会倾向于本地招生,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产物,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好好努力,只要能成为本省那前百分之几的人才,哪个好大学去不得呢?好好读书抓住机会才是正路啊。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