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 星期一
今日快讯
2024
NEWS
科协动态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7月26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会议主题为“复合新材,料定未来”,采取“2 48 8 1”的会展新模式,即2个主会场、48个学术交流分会场、8个特色分会场及1场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展示。
中国化工学会
7月26日,中国化工学会发布首版《化工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邀请专家、学者赴英国参加2024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暨青年托举工程中英青年学者学术论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7月2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8月培训计划。
中国计算机学会
7月25日,2024(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学会自主可控计算机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大会以“信息安全筑基·智能计算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就数智时代共创自主可控技术应用新局面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7月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24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大会以“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为主题,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以及来自教育系统、民航系统、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的1500余位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
近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组织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启动“科创中国”广西行——助力广西贵港市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项目,探讨项目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实施落地。
北京
7月30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委等出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承制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第三季将于21:05在北京卫视播出。节目每期邀请一位科研领域的顶尖“大先生”,对高校、中小学生组成的“未来团”言传身教。在普及学科知识的同时,彰显“大先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展现大先生“经师”与“人师”两方面的风采,传递治学精神与育人理念。
7月26日,北京市科协启动“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活动申报工作。
辽宁
7月25日,2024年辽宁农村科技经纪人培训班在丹东市举行。本次培训由辽宁省科协主办,省科技馆、省创新方法研究会、丹东市科协承办。
吉林
7月26日,吉林省科协公布吉林省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福建
7月22日至24日,福建省科协主办的第21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晋江市举办。
海南
7月26日,第十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海南赛区奖项名单公示。
新疆
7月26日,“2024年天山南北院士行·生态安全与生命健康”系列活动在昌吉学院启动。活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疆科协、新疆医保局、新疆中医药管理局举办,63位院士、专家围绕新疆生态环境、中医药资源等,通过调研、举行报告会等方式,为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医疗健康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科学动态
国内
改写教科书!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5月3日,《细胞-代谢》刊发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13个蛋白”的论断,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的“线粒体约定”新模式。
中国最新完成7次“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 最深达7735.9米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二号”科考船在最近历时14天的航次中,科考团队于5天作业时间内,共完成7次“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其中2个潜次作业深度超过7700米,最大深度达到7735.9米,过程中还成功回收在7700米以深海域进行鲸落系统演化观测的深海着陆器。
“生物3D打印+” 实现难愈合骨缺损治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退行性中心研究员阮长顺团队提出一种力学辅助的“生物3D打印+”新策略。他们结合3D打印技术构建具有力学响应、大尺寸复杂结构的中空纤维水凝胶支架,然后利用支架力学响应性能实现细胞快速、均匀、精准及友好地加载。基于该策略所获得的细胞负载支架,能有效促进难愈合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秒级预警,亿级覆盖,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
据人民日报消息,7月25日,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全面建成,将向全社会提供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服务。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已建设15899个观测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在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方面,我国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已具备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全国已具备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接收终端等发布平台,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具备亿级覆盖、秒级触达的广域快速服务。全国微信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近期上线与广大公众见面。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陶瓷可拉伸”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员陈克新团队联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金淑团队、香港大学教授黄明欣,首次实现陶瓷的室温大变形拉伸塑性。研究团队首创性地提出一种“借位错”思想,即如果将金属中的位错“借”给陶瓷,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陶瓷中位错形核难的问题。一旦陶瓷内存在大量的位错滑动,那么陶瓷就有可能像金属一样具有塑性。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
国际
“元表面”可调控光束频率和方向,有望用于开发新型无线通信信道
7月24日,据《自然-纳米技术》杂志报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构建了一种元表面,上面布满微型可调天线,能够反射入射的光束:一束光进入,多束光出去,每束光都有不同的频率并朝着不同的方向传播。这是一种处理自由空间信号而非光纤信号的新方法,可创建许多不同光频率的边带或通道。新研究不仅有望用于开发新型无线通信信道,甚至为开发新的测距技术,或向太空传输大量数据开辟新途径。
图片来源: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来源: 今日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