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熟”了的初三
作为小镇上的初中,各种教育资源都极其有限,学生除了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之外,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扩充的渠道。好在老师和学校都是极其负责的,通过各种方法弄来考试题目,用老式的油墨印刷机器印试卷,通过不断考试的方式,巩固提高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成绩。
室外大考场
基本上,初三年级每周都有各科考试,搬着自己坐的凳子,到室外找块空地,按队形排开之后,就坐在地上,趴在凳子上答题。
有时候在校园里,有时候在操场上(操场在校园外面),记得夏天还在校园外面的杨树林里考试过,每人背靠一棵杨树,树叶哗啦啦啦响,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一阵小风吹过还挺惬意的,考试怎么样先放一边,这意境其实还蛮不错的。
树林考场
一开始,大家都是逢考必紧张,担心考不好担心分数低,后来也都成了“滚刀肉”了,反正每周都考试,没所谓成绩了。
这倒有个好处,真的能够通过考试查漏补缺,把注意力放在错过的知识点上而不是每次的成绩上。
现在还记得,当时最怕的其实是政治考试,因为后面的论述题是需要大段大段写字的,比语文写个作文还要字数多。感觉每次考试政治的时候天都是黑的,因为整个人一直在低头写啊写啊,抬起头的时候眼前都是黑压压的。
当然,有考试就有猫和老鼠的游戏,虽然不是正式考试,但总有同学想作弊,或者考试作弊是对考试的一种尊重?也有可能是这种观点。
我们管左边的叫“马扎”,网上说右边的是“马扎”
有一次,是去操场考试,几个同学扛着“马扎”并排往考场走。
有一个身高马大的同学,刚好在走过老师身边的时候,胳肢窝里掉出来一本书——显然是出于尊重考试而准备的。
书本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响,大家都听到了,旁边的人也都看到了,老师也看到了。唯独掉书本的这哥们,冷静沉着,潇洒淡定,从容不迫就这么走了,就跟没事发生一样。
当时真是觉得“佩服”!这个从容劲儿咱是学不会了。
当然,事后被老师叫出去狂批一顿也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