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古城青州南阳湖畔的青州市博物馆是中国的博物馆中唯一一座位于县城中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它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文博界都是名声斐然。青州市博物馆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藏品数量众多,馆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就有3000多件。2017年青州市博物馆和青州古城、云门山组成青州古城旅游区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让青州市博物馆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
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说起青州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不得不提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的状元殿试卷,这份状元试卷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成为海内外的孤本,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试卷。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赵秉忠出生于青州府益都县的郑母店。在赵秉忠考中状元之前,郑母店已经走出国一个状元,他就是北宋咸平五年的三元状元王曾,此后这里的先贤名士、文臣武将层出不穷,一共走出过两名状元、五名进士和九名举人,其中三品以上的大员就有八人。
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赵秉忠的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因此赵秉忠算是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赵秉忠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十分聪明,在十五岁时就是补府学生。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春天,25岁的赵秉忠来到京城参加当年的戊戌科殿试,早在前一年的会试中,他已经成功考中举人。这一年的殿试考试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赵秉忠用工整的小楷洋洋洒洒的写了两千四百多字,最后被万历皇帝御笔朱批“第一甲第一名”,成为那一年的状元。
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
根据史料介绍,考中状元后的赵秉忠先是授翰林院修撰,后又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明熹宗天启二年赵秉忠因遭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后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弹劾而去职 ,四年后在家乡去世,享年53岁。四年后的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赵秉忠被朝廷追复原官,并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赵秉忠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青州市博物馆中的赵秉忠画像
青州市博物馆二楼展厅中的这份殿试卷就是四百多年前赵秉忠在殿试中作答的状元试卷,试卷右上角有万历皇帝御笔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因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加上中间朝代的更迭战乱缺乏保护,御笔朱书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字颜色已经变浅了很多。这份试卷在被青州市博物馆收藏前,一直被赵秉忠的后人视为家传之宝,1983年在青州文物部门的努力下,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最终同意将它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1991年在青州市博物馆展览时这份国宝级试卷居然被博物馆内的一名保安监守自盗,后来被追了回来。
赵秉忠殿试卷
赵秉忠殿试卷
赵秉忠殿试卷
赵秉忠殿试卷
赵秉忠殿试卷
赵秉忠殿试卷
赵秉忠殿试卷
这份状元卷共有19折册页,第一部分弥封上有赵秉忠及其父亲、祖父和高祖的简历。首折上方还有“礼部之印”四字方印,后面的试卷正文包括15折册页,全文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字迹端正,好像是用现在的印刷体印制出来的一般。在正文之后是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九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青州市博物馆(拍摄于2018年10月)
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状元试卷一共不超过十份,其中大部分都是清朝的状元试卷,并且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清朝之前的状元试卷只有赵秉忠这一份殿试试卷,被称为海内外明朝殿试试卷孤品,因此被评为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果你也有机会去青州古城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去看青州市博物馆的状元试卷,整个中国也只有这一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