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上的阅读都是哪里来的(书本没有的为什么出现在试卷里)

试卷上的阅读都是哪里来的(书本没有的为什么出现在试卷里)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4 03:56:32

我们知道语文阅读很多是来自国内知名作家的文章。

那英语阅读呢?是专门请外国人为大家写文章作为考题吗?这些文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非常好奇。

在经过一番探索之后,为大家找到了不少高考英语阅读的出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我们做的英语阅读竟然来自这些地方,顿时感觉自己很厉害~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温馨小故事类

高考阅读和完形填空里的这些正能量都出自一些小报上的花边新闻。

比如今年全国卷I的B篇阅读,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好心人救助猫头鹰的故事。

文章出处是美国纽约长岛的一家小报。

高考试卷基本就是把这封来信原封不动搬了过去。比如第一段,除了删去一个超纲词汇,其他内容完全相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今年北京高考的第一篇阅读。讲一所中学里,一个孩子通过CPR急救手段挽救了心脏病发作的垒球队友。

这篇文章来自《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做了好人好事的孩子就是下面配图中这个小姑娘。

2

严肃的学术类文章

比较专业的科普、报告类文章不少是来自大牌媒体的。

比如今年的江苏高考,讲的是大数据的重要性。

出处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人》。

另外一篇任务型阅读的来头也不小,讲的是人口变化。

文章出处是《外交事务》2010年最后一期。

事实上,过去三年的江苏高考,那些难度在托福级别的期刊身影时时闪现。

比如,2016年的高考,用的就是15年11月《经济学人》才出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厄尔尼诺现象。

并且,表以为只有江苏高考才有这样的变态辣。今年的北京卷,最后两篇的出处都是GRE和SAT级别。

上面这篇讲人工智能的威胁,文章出自美国最知名没有之一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2016年6月刊。

原文标题叫:我们应该担心超级智能机器人吗?

紧随其后的任务型阅读,讲睡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

文章出自另一本科普大刊《新科学家》。

全国卷的阅读题普遍也都选自海外名刊

比如,我们研究了公认难度偏低的全国卷二。其中,B篇阅读讲的是一代影星保罗·纽曼。

文章出处是2008年的《时代周刊》,文字上基本没有改动。

同样是全国卷二,C篇阅读讲的是汽车飞机,也基本照搬了严肃媒体《基督教箴言报》2012年的一篇报道。

文字上去掉了一些超纲词汇,但内容基本一致。

从取材来看,高考阅读真的越来越像雅思托福。

3

一个新境界

从2015年至今,江苏高考的出题材料已经不满足于外刊,而是奔向了新境界。

比如今年江苏卷阅读的第四篇,一篇关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长文。

出自一本2015年才出版的新书《希望的大气:寻求气候危机的解决之道》(该书2016年才在美国出版)。

江苏高考选取的文章,出自这本书的第十四章。

同样是2016年江苏卷,任务型阅读讲人类大脑受到互联网冲击,原文也是从书里找来的。

而且,这篇出处可不是随便翻翻的畅销书。

这是一本严肃到不行的论文集,探讨“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而江苏考生被砸中的这一篇,名叫《社会义肢体系》。怎么样,我翻成了中文你是不是也看不懂?

但就上面这么冷僻的文章,还不算是最劲爆的。2015年江苏高考最后一篇,我怀疑是中国高考史上的唯一。

这篇任务型阅读,讲的是新闻的分类。

文章的出处:一篇1949年发表的论文

作者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之父。

他1949年9月发表于《新闻学季刊》上的这篇《新闻的本质》,竟然在半个世纪后成为2015年江苏高考的硬菜。

⁽˙̄˟˙̄⁾ 总结一下

  1. 高考阅读材料,几乎都出自英美报刊。

    越是压轴阅读题,越是出自严肃期刊。

  2. 考题从外刊取材,而不是根据国内教材拟造,这就增加了用应试技巧和有限的课内阅读量就想冲击高分的难度。通过扩充词汇量、增加课外阅读来修炼内力,才是提分王道。

  3. 江苏历来是全国高考的试验田。

    连续三年从英文报刊、原版书籍甚至学术论文取材,表明外刊阅读是高考趋势。

看了这些英语阅读的来源,是不是有点吃惊?原来你的英语已经达到了这种水平!

以后可以跟老爸老妈炫耀一番了~嘻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