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你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
“甭提了!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我告诉他,寒假一天也别想玩,到辅导班老老实实补课去!你儿子呢?”
“我儿子倒是挺争气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这不刚刚去给他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
最近几天,经常能听到类似谈话。
随着期末成绩公布,孩子的分数、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但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问题上有失偏颇。
无论考得好考得差,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地回应,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
今天,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下:
家长为什么这么重视分数?
家长狂热追求好成绩的背后,隐含着两个推理:
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
成绩差→上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没前途
这样的想法是没有错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比如孩子最好的成绩也只能考到班级第15名,却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
为人父母,都期望孩子优秀,这毋庸置疑。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现在成绩不好,不代表以后成绩也不好。
在注重孩子分数的背后,我们更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
对于孩子来说,分数多高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为了他想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付出了努力。
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那就没什么遗憾的。
而懂得努力的孩子,命运从不会亏待。
终有一天,孩子的努力都会绽放光彩,孩子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影响孩子成绩最大的
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一个班级的孩子,成绩有好有差,有的孩子考试不及格,有的孩子却次次拿满分。
家长在忧心孩子的成绩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老师都是一样的教,大家也都是一样的学,为什么孩子间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其实,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到底,造成孩子之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家长。
正如一句话所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就算孩子上课听得再认真,回到家里却完全不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
学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要想让孩子爱学习
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现的奇迹,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么就从现在开始:
和孩子一起,安静地看书。
如果你都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从早到晚坚持学习呢?
说到底,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孩子自律的程度
决定其人生的高度
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和专注力,这些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说白了,就是孩子有多自律,他就有多优秀。
然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自律是个稀缺货。
孩子学习常常朝三暮四,没有一点计划性,往往学习学到一半就不学了,不能有始有终,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完成自己设下的目标。正如俞敏洪所说:“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容家长忽略。
一旦孩子养成了自律的能力,那么孩子就能严于律己,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清晰的计划,并能坚定自己的目标丝毫不动摇。
在学习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要让孩子试图去寻找捷径,因为自律才是走向成功最好的捷径。
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
教育就越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福气。
家长与老师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
只有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教育才会成功。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请家长配合老师做好以下几件事:
不要忘记家校共育的责任。
家长和老师必须互相信任和理解,及时沟通。
不为难,不打扰,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统一立场、统一方向、统一标准。
只有家长和老师肩并肩,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孩子没考好
家长千万不要说这些话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信任的人。
如果被父母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留下阴影。
在这里跟各位家长说,即使孩子没有考好,也千万不能对他们说以下这几句话,请您谨记:
- “上次你也考这么差”
每当父母翻旧账时,孩子的心里是十分厌烦的,他们更加不愿意承认错误,因为他们能够察觉到父母的打击和否定,只能更加消极应对。
- “你怎么这么笨呢”
孩子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承受能力是蛮弱的,如果家长给孩子贴上这个标签,孩子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 “你看某某这次考了满分,你呢”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无非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孩子努力奋进,但是在比较声中树立起来的榜样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会成为孩子潜意识里的敌人。
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家长一定把握好分寸。
考试是用来发现问题的
现在要做的是:
家长们要记住一点:考试是用来发现问题的。
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都应该看淡名次,而是要看重考试之中暴露的问题。
从细节入手,查漏补缺,一点点夯实孩子的知识基础。
只有这样,孩子的成绩才会一点一点提高,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所以,期末考试过后,家长应该做的是要帮助孩子踏踏实实做好以下这几点:
分析试卷,找出失分的地方,找出失分的原因。
整理错题,把做错的题目认真整理错题本上。
总结反思,避免在下次的考试中再次出错。
制定计划,制定一个针对性强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保证计划的落实到位。
家长帮助孩子做完了以上这四点,一场考试才算是真正结束。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性。
可是,比那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每一点成长都值得您送上赞美。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绽放季节,我们的孩子也终会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相信孩子,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守望!
来源:初中生学习。版权属原作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