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详细的试卷怎么做好(电子版试卷怎么在纸上填写答案)

参考答案详细的试卷怎么做好(电子版试卷怎么在纸上填写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3 23:07:29

“人生之考卷置于每个人面前,无人可以回避,人人必须写出自己的答卷。”当你面对人生这份考卷,又是如何给出答案?

又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书,多次看到这本书却迟迟没有翻开,书名让我一度产生怀疑,就像序里所说:“人生之谜诡谲迷离,谁人竟敢自诩能够给出答案?”而这本书写的正是周国平老师面对粉丝发来的各种关于人生的提问写下的自己的独特见解。内容可归纳为八问,即情感之问、道路之问、身心之问、生命之问、灵魂之问、爱智之问、教育之问、读写之问,几乎可以说涵盖了所有大方向的问题,每个人对人生、对生活感到迷惑的点几乎都能在书中找到周国平老师独特的见解,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来翻阅书本,当然,答案仅供参考,别人的意见毕竟只是意见,你当然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几点就是要养成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时刻保持思考和自省的能力,学会在追求世俗的物质与追求精神之间保持平衡等等,还有一些独特的豁达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向,都是很值得学习的地方!

摘录:

关于情感❤:

一个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形成自己的爱情观。如果他不去交女朋友,一辈子也体会不到爱情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

恋爱对双方应该是动力,可以让你做事更有热情,更有效率。

要高质量地谈恋爱。恋爱是有质量的区别的,如果你光是沉溺在卿卿我我这种关系里,别的什么都不要了,我觉得就比较可悲。应该是通过恋爱互相促进,互相激励,激励精神的向上、求知的努力和创造的冲动。

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成果实,不是所有的恋爱都会终成眷属,异地恋和同地恋都是这样。

两人深爱,就一定是渴望经常相见相聚的,如果没有这个愿望,是否是深爱就要打个问号了。

如果你真爱上了一个人的话,你就会遏制不住想为他做些什么,想让他快乐,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而且真的是不求回报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奉献的激情,这种奉献不是出于观念,不是出于伦理道德,不是出于责任,完全是出于感情。

所谓般配,无非是三观一致、趣味投合、性格协调之类,但这主要是一种内心感受,不是用这些条件去衡量出来的一个结果。如果这样的爱情也找不到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等待,二是妥协。人生是需要妥协的,说到底,所谓般配不般配也是相对的。

自信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了解上,不是建立在别人对你的取舍上,那个不爱你的人不一定比你优秀。

曲折未必是一种削弱,常常倒是加强了幸福感,因为有了比较,懂得了珍惜。

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如果你足够自爱自立,你就既有了承受不幸的能力,也有了争取幸福的能力。

恋爱是为了什么?恋爱并不是为了快乐一时,恋爱实际上是在寻找那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找到了,真正觉得可以共度此生,恋爱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认为爱情有三个层面:在生理层面是性欲,叫作两性相吸;在心理层面是审美,叫作两情相悦;在灵魂层面是知己,叫作两心相契。

爱情是冒险,终归要有不成功的心理准备。

爱情的专一不是人的天性,而是理智的选择,如果你看重现有的爱情或婚姻,为了保护这个你珍惜的东西,就愿意约束自己,克制对别的异性动心的倾向。

关于人生道路️: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走过弯路的话,我觉得你的生活就太简单了。但是如果你年老了还在走弯路的话,我觉得你这个人就太简单了。

问:您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答:就两个东西,第一是生命,要让生命单纯而善良;第二是灵魂,要让灵魂丰富而高贵。

问:人的一生有限,我们总想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那么如何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答:首先要去掉“总想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这个念头,这让人想到使命和责任,感到沉重;或者想到功利,产生烦恼。我觉得“重要”并不重要,喜欢、快乐、有趣比“重要”更重要。判断该做什么事情,我给你两个标准。第一,做的时候喜欢、快乐,做了以后一定不会后悔的事情。第二,做的时候未必喜欢、快乐,但不做一定会后悔的事情。有这两个标准基本就够了,而且它们很好掌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决定做,就要头脑冷静意志坚定。我一直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靠热情,做自己不喜欢但必须做的事就要靠毅力。

我是满足于平凡的人生的,只有两条标准,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靠这个养活自己;二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如此足矣。

人生的道路分内外两个方面。外在的方面往往由命运、时代、环境、机遇决定,自己没有多少选择的主动权。因此,我基本上是顺其自然,很少主动去争取什么。内在的方面,精神的取向和历程,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自己是可以支配的,我会比较执着。在人生的某种绝境中,真正发生的情况实际上不是难以选择,而是无可选择,所以也谈不上后悔。

什么东西都不能无中生有,兴趣更是这样,它有一个酝酿和积累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缺失,你硬要去找自己的兴趣,到哪里都不可能找到。

从长远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本事。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无论读不读研,都要坚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自学,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我一直强调,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能力,而有没有这种能力,则取决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如果只有功利性目标,就不可能知足。用佛家的话说,优秀是因,成功是果,应该在因上进取,在果上知足。

未来不可把握,迷茫是必然的,但不要放弃自己可以把握的,就是让自己优秀,有真实的能力,你的实力在未来一定会起作用。

他人的眼光可供参考,但是应该重视那些你心目中优秀的人、素质高的人对你的评价,不要太看重一般大众的看法,更不要用纯粹外在的成功来衡量自己。

关于身心:

一个人怎样才能年轻?就是你别世故,一世故,心思复杂,就会变老。哲学就是要让人不世故,通过想那些大问题,让你对小事情看开一些,糊涂一些,不去纠结。

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兴趣,哪怕这不是你的职业,只是你的业余爱好,只要你真正喜欢,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家园,你就会心静。第二就是读书和思考,让自己有一个丰富的、充实的内心世界,你自己身上有了一个快乐的源泉,就不会老惦记着去外部世界里折腾了。

一是有自己的价值观,二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是有自己的事业。有了这两条的人,一定是安静的,不会慌张的。

怎么做到平和呢?就是和生活拉开距离,你别太计较,你经常想一想,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当然你也别太悲观了。

从人生的总体来说,财富只是手段,目的是满足生命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人很容易把财富当作唯一的目的,忘记了本来的目的。所以,你可以去争取财富,但是不要忘记本来的目的是什么。

哲学是让你有一个开阔的视野,看整个宇宙,看整个人生,你这个参照系特别大的话,你身边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小,实际上是让你和你所遭遇的事情拉开距离。

大烦恼会有,那些想不通的大问题,但是我发现想大问题不会伤身体,最伤身体的是为小事纠结和烦恼。

事实上,许多疾病源于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的下降,在许多情况下是由精神的压抑、忧虑、创伤造成的。在我们不知不觉之中,心指挥着对身体里不良基因和身体外病菌病毒的战斗,如果指挥官不作为,战斗必败。

我想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性格没有好坏,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性格用好,在性格的使用上是有好坏的。我说过一句话,要把自己的弱点变成根据地。比如说我敏感,不善于交际,那好吧,我就一个人待着,多看点书,多想点问题,这样你的弱点本身的另一面就成了你的优点。

事实上,大量心理问题正是因为纠结小事造成的,而经常想大问题的人心理往往比较健康。

在我看来,自我疗愈是更富有精神成果的方式,其要点是作为一个认知者与童年经历拉开距离,把它当作认识世界和体悟人生的素材。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不再是背负童年缺失的受苦者,而是超越了它的智者。

通过写日记就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自我,通过读书就会有越来越丰富的自我

总之,不能等到清晰了以后再去做,你不去做就永远清晰不了,这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问:某座古希腊神庙上有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作为一个哲学家,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按照我的理解,“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作为人来说,我们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我们是谁,关于灵魂的来源、去向和本质,怎么活才有意义。另一个是作为个体,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我的天赋在哪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到底要做什么。一个是认识人生,一个是认识自我,这么两个层次。

无聊和孤独是两码事。孤独是内心有很强烈的精神能量,没有地方去施展,积压在心里,没有接受者。不管是通过爱情还是写作来接受,反正这种能量是需要有人接受的,需要把它释放出去。如果没有人去接受它,这个时候你感到的就是孤独。无聊是你内在的精神能量比较微弱,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干什么你都没有兴趣,这个时候你就无聊了。爱也是一种精神能量,如果这种能量充足但无人接受,你就会感到孤独,所以我说“孤独源于爱”。

你应该是自己有了丰富的积累,然后去见同样也有积累的人,互相馈赠,彼此受益,这才是高质量的交往。

一个人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活着,而不是根据他人的目光戴着一个面具,这是起码的要求,为此付出一点代价是值得的。

我给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确立了一个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缘分问题的,实际上就是心灵契合的程度,在接触或者相处的时候自然会显现出来,你自己也感觉得到。那么,是亲是疏,你就跟着感觉走,顺其自然,丝毫不必勉强,这样彼此最真实也最舒服。

人生是需要妥协的,当你不得不做妥协的时候,你心里要明白这是被迫的妥协,仍然要保护好内心的那一块纯洁。有的人没有这个警觉,妥协的时候内心的东西也在改变,这就可悲了。

多做事可以提高你的能力,不计较可以拓宽你的胸怀,都是收获,福就在眼前。

关于生命:

我认为幸福就是让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有一个好的状态。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精神,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生命的单纯让你享受到人生那些平凡的幸福,比如健康和平安,以及爱情、亲情和友情。精神的优秀让你享受到人生那些高层次的幸福,比如阅读、创造和事业。

我认为年轻时最应该忙于学习和恋爱,最不应该忙于谋生。

不妨说,命运包含两种因素,对于自己不可支配的,就认命;对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就努力,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一个心态好的人遇到了不幸,不幸对他的杀伤力会小得多,实际上是减少了在幸福方面的损失。

问:幸福和不幸福都只是关乎自我的感受,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去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别人去攀比幸福?

答:我也觉得奇怪,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不自信,之所以不自信,又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认识,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最适合自己,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第二是不会独立思考,在价值观的问题上没有确立自己的标准,所以就随大流,去和别人攀比。

人的内在素质不但是能力,也包括智慧,能够跳出来看人生,看得开,放得下,这样可以化解许多负面情绪。能力可以让你成功,智慧才可以让你幸福。

人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太成熟了不好,要返璞归真,这样可以重新获得一些天真的快乐。

平凡的生活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非凡的成就是可有可无的。

我觉得在物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足常乐”这句古话是对的。但是,在精神的追求上,人就应该不知足,那本来是无止境的。

痛苦有两类:一类是为小事烦恼和纠结,其实烦恼和纠结的根源在自己,因为心胸狭窄,就把小事看大了,因此在乎;另一类是真正的苦难,比如天灾人祸,这时候就必须面对。在这两种情况下,关键都是要提高人生觉悟,使你对小痛苦放得下,对大痛苦想得开。事业路上迷茫,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事业,这就要培养兴趣,找到自己兴趣之所在;另一种是知道,但环境和条件不允许,这就要寻找机会,创造条件。

问:请您总结一下,人遇到重大苦难时应该怎么做?

答:就是两条:第一是接受,不较劲,因为较劲没有用。我是经历过大苦难的,当时觉得泰山压顶一样,但是既然已经落到了你头上,多么沉重你也只能承受。佛教强调一个“忍”字,刀刃扎到了心上,你怎么办?只能忍。在忍的过程中,你是表现了一种尊严的,大苦难压不垮我,是这样一种尊严。第二就是超脱,你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想一想人生不过如此,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包括你正在经历的苦难。人不能只有执着的一面,没有超脱的一面。一个只有进取这一面没有超脱那一面的人,看起来好像很强大,其实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苦难打败。

人生没有假如,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人生从此有了新的规定性。在这个新的规定性下怎么走好人生之路,哪怕人生这盘棋变成了残局,也要尽力在残局里面走出一条新路,这是唯一的办法。

人生中的挫折和苦难其实很难比较,遭遇的时候都是最大,度过了以后会觉得不过如此。

有一位哲人说,我们不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但能够克服对恐惧的恐惧。就是说,去正视和思考这个让我们恐惧的死亡,这就在平静面对死亡的路上走出了第一步。

关于灵魂:

问题已经在那里,你不去想,它们成为隐痛,更受折磨,不如坦然面对它们。

“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根本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因为世上只有一个你,你只有一次人生,你理应在这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否则绝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信仰不是对某个抽象概念的认定,而是体现在你的全部生活中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态度。

一个人真正要获得心理健康,关键是要做自己的心的主人,通过学习、思考、修炼来建立一种内在的秩序。真理就在那里,它能否照亮心灵,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你必须经常去找它,也就是说,经常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让自己的灵魂经常在场。我有一个办法,是写日记,通过写日记经常与自己的大我对话。第二是要让你的大我强大,这样它才能真正帮到你。为了让它强大,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常去读那些伟大的书,写出这些书的人都是大我非常强大的人,他们可以给你加持,给你发力,让你的大我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理性的自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志的自由是道德上自律的能力,情感的自由是超越功利感受美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普通人都是可以培养的。

哲学家们讲人性恶,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生物性;讲人性善,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社会性。而我讲灵魂的高贵,指的是人的精神性,我认为与人性善恶问题的所指不同。

一、不做恶人是底线;二、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上有恶人,要提高识别这种人的能力,善于保护自己;三、相信多数人是好人,不因为社会上有恶人就不敢善良。总之,人是可以既善良又足够聪明的

勇敢实际上包含两个因素:一是理性地做决定的能力,叫作审慎;二是把决定付诸行动的意志力,就是胆量。

关于爱智:

看人生是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但是倘若陷在自己的遭遇中,就不能发现和找到这不同的角度。所以,要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和自己的外部遭遇拉开距离,这正是哲学教给我们的一种方式。

各行各业都会有比较智慧的人,不是局限在他所做的事情里面,而是经常跳出来,看人生的全局,看社会的全局,然后回过头来看事情应该怎么做,这样的人都是有哲学的智慧的。

每个人的责任是让自己尽可能成长得好,不要去问自己的先天条件怎样,那是上帝管的事情,不该你操心。

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想不想这类问题,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基本上是由天生的禀赋决定的。那种已经在想这类问题的人,多半生性敏感而认真,他不是刻意要想,实在是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走路的时候,往往是思想自己来找你,而不是你刻意去找思想。还有一种思考是在阅读的时候发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共鸣还是质疑,都是思考的好机会。

马克思生前说过一句话:“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关于教育‍: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学生时代肯定是教育体制的一定程度上的叛逆者,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花一定精力去对付体制,但是,自主学习的分量肯定远远超过课内学习,这是一定的,我希望你成为这样的学生,虽然这可能是一种冒险。

好的教育应该尊重天赋和个性的差异,鼓励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自主学习。

一所好学校要提供两样东西,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自由,包括学生可以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也包括独立思考的自由。

你要尽自己的力量,你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是还是要跳,不能在镣铐里完全当个囚犯,没有一点积极的动作。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呢?就是要让他具备自己争取幸福的能力,以及必要时自己承受苦难的勇气。有了这两条,就什么都不怕了。

家庭伦理的基础应该是:一、亲人之间的爱,其中包括对父母养育之辛劳的感恩;二、对每个家庭成员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三、对弱者例如老人和孩子的同情。

一、建立自主意识,上中学时受环境支配,很无奈,现在已是成人,要有做自己主人的明确意识,对环境的作用保持清醒。二、养成内省的习惯,把负面情绪比如焦虑作为对象进行审视和分析,这个习惯可以使你逐渐具备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三、定期给自己制定计划,把经过努力可以做成的事列出来,一件件做,这样能够增长学习或工作的条理性和自信心。

我想提醒的是,你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希望你们能够分清网络的利弊,不要热衷于网络上的浏览和交际,这容易让人变得浅薄,应该让自己有真正独处的时间,拓展内心生活。

要消除怨恨,对父母宽容,需要有比较高的立足点,认识到父母当年这样做,是受了错误观念支配,或者是因为生活负担重、个人境况不顺等原因,所以应该同情他们,而不是怨恨。

不论处在多么亲密的关系之中,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都不要忘记一个重要道理,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这样事情就简单了许多,不会对别人强求,也不会强求自己给别人做力不能及的事。

关于读写:

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通过阅读得到的。第一个是兴趣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不是被学校的课程限制住。这就要会读书,自己给自己开书单,一本本地读。第二个是通过阅读来过精神生活的能力,就是不限于专业,能够博览人文书籍,去和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交流。有了这两种能力,学业优秀,心灵丰富,你就会终身受益。

好书的界定,我自己感觉就是读了以后,能够让我感到精神上的愉悦,或者得到精神上的提高,这样的书就是好书。

读经典比读那种第二手、第三手的解说性的东西要快乐得多,大师毕竟是大师,转了一手以后,最精彩的东西往往就被弄丢了。

经典作家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所思考的问题,读经典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不一定要接受他们的观点。

我强调多读好书,是因为在这个网络时代,给精神生活打下扎实的底子特别重要,这样你才能判断网络上的东西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打好这个底子,你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就会被网络上的东西绑架,所谓碎片化阅读,实际上是只有碎片,没有真正的阅读。

高科技的产品有时候是害人的,尤其是对素质低的人,它用一种非常强暴的方式来控制你,一定要警惕。我真的非常可怜那些整天在手机上过日子的人。

人总是要有选择的,应该着重关心那些对自己的精神成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那些自己知道了可以有所行动的事情。在我看来,少年人的唯一责任是好好成长。

谈资这个东西重要吗?同学之间聊最近的八卦,你插不上嘴,当时会有点儿失落,可是你想想,从长远来看,真是一点儿不重要。

建议你以后阅读时特别留心书中和你不同的见解,这样可以强化对新东西的意识。

计划总是完不成的,但即使只完成一部分,也是达到了有序学习的目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