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综合性学习(11分)
近日,学校开展了有关英雄的研学活动,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日志,请你修改完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英雄们作为民族的脊梁,眼见山河破碎,心中忧戚。他们全fù精力都投入到了救国救民的事业中,以期金gē铁马,驰骋沙场,为国家、为民族尽一份力量。
1、以上是一位同学摘录的有关英雄的一段文字,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jǐ梁 忧qì 全幅精力 金戈铁马
B.jǐ梁 忧qī 全副精力 金戈铁马
C.jí梁 忧qì 全副精力 金弋铁马
D.jí梁 忧qī 全幅精力 金弋铁马
英雄们孜孜不倦地奋斗,他们对正义的执着追求,让他们言不及义地投入到一次次斗争中。他们不畏困难,锲而不舍地向前,即使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也绝不退缩。他们的精神不言而喻,是所有人的榜样。
2、以上是一位学生写的“学习英雄”随笔中的一段,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孜孜不倦 B.言不及义 C.锲而不舍 D.不言而喻
3、下面四句话,均来自某班“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手抄报,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短短两天,“向英雄致敬”为话题的网络点击量就超过了一亿次左右。
B.为了防止英雄不再流泪,《英雄烈士保护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仰望英雄,总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净化内心,见贤思齐的动力。
D.铭记历史,就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4、一位同学想写一副礼赞抗疫英雄的对联,请帮他确定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 )(2分)
上联:救死扶危,医护柔肩 ①
下联:② ,军民铁臂 ③
A.①擎大爱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B.①渡劫波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C.①擎大爱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D.①渡劫波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5、学校网站论坛上,小薇留言:“英雄让人敬仰,可我们是平凡人,又处于和平年代,难有机会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怎么能成为英雄啊!”请你跟帖留言,表达不同意见。(3分)
(二)古诗文默写与文化常识(9分)
6、古诗文默写(6分)
(1)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余拏一小舟, ,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3)秋草独寻人去后,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中秋佳节到了,人们常常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面的“但愿人长久, ”两句来表达对外地亲人的祝福。
(6)《岳阳楼记》中“ ,锦鳞游泳”两句描写了鸟儿在湖面时飞时歇,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景象。
7、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著有《岳阳楼记》等。
B.杜甫,字子美,他的《月夜忆舍弟》作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哀叹了国家百姓之苦。
C.雨果,法国作家,人道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二、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7分)
8、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艾青诗选》中“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② 艾青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挚的爱和无尽的怀念。
③ 小说《水浒传》“醉打蒋门神”中鲁智深的表现很抢眼。
④ 王冕、杜少卿、范进等人物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正面典型人物。
⑤ 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了给她办丧事被迫卖掉了车,他的努力白费了。
⑥ 简爱经历坎坷,但她不甘受辱,自尊自爱,敢于反抗,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根据提示填空(4分)
篇目 | 文段 | 批注 |
《艾青诗选》 | 《艾青诗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勾勒了三幅流亡图。节选的这节诗,将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读完这节诗,我眼前仿佛呈现了一幅(1) 图,联系1937年的年代背景,我觉得这首诗歌的主题应该是:(2) 。 |
《水浒传》 | 《水浒传》 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 这个“胖大和尚”就是(3) ,他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有关他的故事还有:(4) 、火烧瓦罐寺等。 |
(二)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为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写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回到久别的家乡,世事变迁,感到非常生疏。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直接写出诗人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而“夕贬”,写出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尾联写侄孙韩湘前来探望,诗人向侄孙交代后事,显得很宁静、从容而豁达。
11、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即景抒情,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写出了英雄的失路之悲。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的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唱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这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D.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后痛楚难言的悲愤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乙诗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子①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②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
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敝衣恶食处之不耻,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盖不学《老子》而与之合。
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属诸子。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凶年尝鬻③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卒不肯受。力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先公十五年而卒,追封蓬莱县太君。
(节选自苏洵《嘉祐集》卷十四)
【注释】①先子:已经去世的父亲。②畋:打猎。③鬻:卖。
1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联系成语“平易近人”,可推知“性简易,无威仪”中“易”意义为“平和”“温和”。
B.查字典,“怪”有“奇怪”“责怪”等义项,“然后人不以为怪”中“怪”应选择“奇怪”。
C.“敝衣恶食”中依据“敝衣”,可推断“恶”义为粗劣,与“务欲以身处众之所恶”中“恶”意义相同。
D.回顾课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以推知“以家事属诸子”中“属”的意义为“嘱托”。
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B.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C.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D.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季则洵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C.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 颓然乎其间者
D.吾自有以鬻之 太守自谓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父作诗内容涉及甚广,既有朝廷大事也有民间小事,从诗中还可读出许多道理。
B.先父生活简朴,不在意吃穿等外物,无论到哪里也不乘坐马车,怕引起老人误会。
C.先父乐善好施,常周济穷人,灾荒年卖田帮助饥民,丰收后乡民偿还,他却不肯接受。
D.先父不求世俗功名,不求闻名于世,但仍被乡人知晓,大家赞誉他超过“古之隐君子”。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2)然行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
(四)议论文阅读(9分)
人一出生手脚就会自然“动”起来
①人一出生手脚就会自然“动”起来,慢慢长大就会参加一些劳作,有时还会感到一丝劳累,有“劳”有“动”,劳动就这样伴随着人的一生。
②然而在当下,一些青少年对劳动的意义重视不足,甚至认识偏颇。有人不会做基本的家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体力劳动不值一提;有人觉得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花钱就能买到服务;还有人将“免于动手”视为一种优越感,对提供服务的劳动者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③针对这些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④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是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的先民把野草驯化培育成农作物,修建水利工程,才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生长在土地上的棉花,只有经过人们的采摘,才能被捻成细线,织成棉布,裁成衣裳,为人们遮身蔽体;遍布在田野中的泥土,只有经历双手的劳作,才能被夯实成墙壁,支撑起遮风挡雨的屋顶。因此,《辞海》中“劳动”一词被定义为“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⑤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四大发明闪烁着古人在日常劳作中的创造光芒,杂交水稻见证了袁隆平在田间地头的日夜求索,神舟飞天凝结着众多科研团队的劳动汗水。 没有劳动,人类也许会一直停滞在蒙昧原始的状态,难以获得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⑥在认识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还有必要重新认识学校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当我们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时,劳动教育中有德育;当我们“动动手,出出汗”以强健体魄时,劳动教育中有体育;当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时,劳动教育中有智育;当我们动手设计并创造美的作品时,劳动教育中还有美育。可见这种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变青少年学生中轻视劳动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⑦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还具有长效功能。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经历劳动教育,为人生打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底色,那么,今后踏上社会,就能敬业乐业,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⑧劳动创造幸福。为了让青少年都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今天起,“处处是劳动之地,天天是劳动之时,人人是劳动之人”,就理应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劳动宣言。
17、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⑤段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使 B.尽管 C.如果 D.既然
18、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9、第④段和第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分析原因。(3分)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月光下的母亲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也不愿去学校了。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⑥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垛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脱粒对于家家户户都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⑪我哭了。
⑫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⑬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⑭我哭了,号啕大哭。
⑮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计不回头。
⑯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
⑰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什么原因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最终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⑱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⑲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⑳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冒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事件。(4分)
2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月光下的母亲”有什么作用。(4分)
2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⑪段“我哭了”和⑭段“我哭了,号啕大哭”,两次哭的原因。(4分)
2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两段的作用。(4分)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二】
在应该奔跑的时间或合适奔跑的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B
2B B改为义无反顾。
3D A.语意矛盾,去掉“左右”; B.搭配不当,去掉“防止”后边的“不”字; C.缺成分,在“见贤思齐”前边加上“平添”。
4C
5、示例一:和平年代,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示例二:和平年代的英雄,并不见得一定要冲锋陷阵,成为行业的精英,也就是英雄。
6、(1)戍鼓断人行 (2)拥毳衣炉火 (3)寒林空见日斜时
(4)鸡声茅店月 (5)千里共婵娟 (6)沙鸥翔集
7A A.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8A ③有误,“醉打蒋门神”的是武松,“鲁智深”表述有误;
④有误,范进中举后因太过高兴进而发疯了,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反面典型人物,“范进”表述有误;
⑥有误,简·爱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但是并没有革命意志,“革命意志”表述有误。
对应正确的是①②⑤。
9、(1)渔民流亡图 (2)对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对祖国的命运万分担忧,对入侵者的极端愤慨。(3)鲁智深(或鲁达) (4)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单打二龙山等
10D 尾联不是写“侄孙韩湘前来探望”,而是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除了显得诗人很宁静、从容而豁达外,还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1B “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但诗人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12C 有误,意义不同。“众之所恶”句意为:不遭到众人讨厌。“恶”指讨厌,不喜欢。
13B 句意为:先父小时候是个孤儿,喜欢做好事但不爱好读书。晚年才开始作诗,能清楚其中的规律,反应敏捷立即完成。根据句意可知,句子断句应为: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14C A.是;B.情趣;C.这样,……的样子;D.自己
15B 根据“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为怪。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马,无以见之’”可知,“无论到哪里也不乘坐马车,怕引起老人误会”错误。根据文意得知,他住在乡下,出入不乘坐马车的原因是有比他年龄大的人在步行,自己乘坐马车显得不尊重老人。
16、(1)与人交往,无论贵贱贫富都能与他快乐相处。
(2)然而他长时间做好事,乡上有很多人也了解他。
参考译文
先父名序,字仲先,生在开宝六年,逝世于庆历七年。娶妻史夫人,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是苏澹,二儿子是苏涣,三儿子是苏洵。先父年少时是个孤儿,喜欢做好事但不爱读书。晚年才开始作诗,能清楚事物的规律,反应敏捷完成迅速,总共几十年就写了几千篇。上从朝廷郡县的事情写起,下到乡间老百姓打猎捕鱼等生活的情趣,都可以在诗中见到。观看他的诗虽然不是很精巧,但可以凭借字里行间知晓透彻豁达的道理,心胸开阔是个才识卓越的人。他的性格平易近人,从不令人感到害怕,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交往,无论贵贱贫富都能与他快乐相处。他看见士大夫毕恭毕敬,人们认为他在巴结奉承,待看见他对田间老农和乡野百姓也是这样,这以后人们就不再感到奇怪。居住在乡下,出入不乘坐马车,他说:“有比我年长而走路的人,我若乘坐马车,不好意思见到他们。”衣服破旧饮食粗劣,他却不认为可耻,一定要让自己居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大概是没有学过《老子》而与老子思想相通吧。在家不管理家里的事情,把家里的事情嘱托他的几个儿子。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谋划商议,他就常常尽心竭力,反反复复帮忙却不感到厌烦。灾荒年月曾卖田来接济饥民。丰收之后,别人将偿还他,他说:“我自己卖田,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最终他不肯接受。他不想在世俗中求取功名,不求闻名于世。然而他长时间做好事,乡上有很多人也了解他,认为古代隐居的君子也比不上他。先父逝后十五年,被追封为蓬莱县太君。
17C
18、(1)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2)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学校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4)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还具有长效功能
19、第④段阐释了“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第⑤段论述了“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层层递进,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第⑤段的“更”字明确了其更近一层的意思,与第④段相照应,同时又和第⑥段过渡句形成照应。
20、“我”因嘴馋、厌学向老师撒谎请假;回到村庄,看到母亲在月光下辛苦打麦子的情景,心生愧疚;徒步返回学校,向老师说明真相后,认真学习。
21、我向老师撒谎回家,看到母亲在月光下辛苦打麦子的情景,写出母亲的辛苦,表达“我”的心疼、愧疚之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2、第一次哭是因为看到母亲深夜还在独自劳作,“我”既惊讶又心疼;第二次哭是因为想到母亲为了自己上学,一个人吃苦受累,自己却只因为想吃母亲做的饭就请假回家,而感到自责、懊悔。
23、在母亲的感召下,“我”克服了娇贵病,因此而成长,变得坚强、懂事;突出“我”理解了母亲的辛苦、不易;具有点明中心,照应标题,收束全文的作用。
24、参考例文
阳光下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在风雨中只能奋力奔跑”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处于困境中的失败者的心。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大多数人在安逸中迷失了 前进的方向,丧失了斗志,于是,我要说:“在风和日丽的天里,奋力奔跑不是更加有情趣吗?阳光下也要保持一种奔跑的姿势。”
在风雨中奔跑,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勇气与战胜困境的决心,我们坚守“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殊不知,在阳光下奔跑会让我们迸发出一股狂热的动力,激励我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更上一层楼。邓亚萍取得了无数的奖项,获得国内外无数项荣誉,可以说她的头顶上是一片晴天碧白,但是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奔跑,她去剑桥,去北大艰辛求学,执著地不停地追求。于是,她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位浑身散发人格魅力令人尊敬的人。
在风和日丽下奔跑会让你愈练愈强,获得强大的生存能力,练就一双能在暴雨中奋力搏击的翅膀。老鹰与小鸡同出一族,然而鹰不懈怠地努力终于获得翔飞天空的能力,而鸡在安逸中退化成为只能跨越过矮墙头的鸡。试想,如果老鹰在安逸中享乐,失去了搏击蓝天的斗志与理想,与鸡群为伍,那么还会有“鹰立鸡群”的一天吗?
纵观古今中外,伟大的学者、科学家、音乐家、作家,只要是真正的伟大,他们的成功之路不乏明丽,然而他们不会躲在阳光下享受,因为他们懂得,停止奔跑会让 自己变得愚钝。人生是一个不停奔跑的过程。著名学者钱学森在取得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后,仍然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贪奢荣华富贵与他国优厚的待遇,这就是伟大学者身上焕发出的照耀今人后人的希望曙光。还有已故的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一生建功卓著,为我国古文化事业做出了丰功伟绩。季老先生也并没有因 自己头顶一片蓝天而停止奋力奔跑啊。
过分舒适安逸的生活挫伤了我们的斗志,钝化了我们的生存能力,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也向我们昭示:伸开你的双臂,在阳光下奔跑,练就一双愈挫愈勇的翅膀,足够抵挡暴风雨的袭击!
尽管风和日丽,也要奋力搏击;尽管丰衣足食,也要全力播种;即使安享太平,也要强化生存能力。唯有如此,你的生命之光才会冲破黑暗的死寂,带来无限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