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都知道,国省考行测考试中
言语、判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但这俩真的挺容易让人破防的...
好像不是花了时间就能有回报的
5000题里的专项刷完,正确率还是不高
真的很搞心态啊!⬇️
做言语题时的我:
明明都是汉字,放一起咋就看不懂了
做判断时的我:
我时常对自己的智商感到无可奈何♂️
甚至有时候能准确的排除两个错误选项
但二选一的时候却能精准避开正确答案
【言语篇】
一、
主题词(核心话题)与文段保持一致
文段主题词指的是文段所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可以通过文段中心句的核心话题进行确定或者是文段每句话都在论述的话题。
题目四个选项可能会有不同的主题词,但正确答案的主题词必定要与文段的主题词保持一致。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文段的主题词可能不止一个,当文段的主题词为多个时,正确答案必须全部包含,不能有所遗漏。
【举个例子】(2020 国考)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段文字意在:
A.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观念
B.呼吁人民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C.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之福祉
D.揭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正确答案】:C
【易错项】:D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民生之所好就是良好的生态,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均是为了民生的需求,随后通过“既要……也要”进行解释说明。
后文通过“要”给出对策,并通过程度词“重点解决”引出文段重点,强调要以“民”为中心发展生态,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民生需求,即强调“生态环境”对于“民生”的重要性,对应C项,“民生福祉”即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基本观念”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且未提到“民生”这一核心话题,排除;
B项,“呼吁人民参与到文明建设中”文段并未提及,文段的重点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民生的重要性,并非给“人民”提出对策与做法,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未提及文段主题词“民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tips】
本题文段主题词为“生态环境”和“民生”,故正确答案也必须包含这两个主题词,易错项D项并未体现“民生”这一主题词,可以排除。
二、
优选表述明确项
在考试中,命题人经常会放置一些表述不明确的选项。这类选项的特征主要有两种:
一是否定表述,如“不能”“不应该”“并非”等
二是表述较为笼统,其它选项可以对其解释
遇到这类选项时,我们一定要优选表述明确项。
那为什么是优选,而不是必选呢?
因为这类题目需要进行对比。
当选项既出现表述明确的选项又出现表述不明确的选项时,我们要择优选择表述明确的选项;当文段选项中并未出现表述非常直接、明确的选项时,表述不明确的选项亦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2021 四川下)
人们通常以为人口爆炸是当今时代特有的现象,其实不然。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时,都会伴随着壮观的人口增长。原因很明显,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能供养的人口大大增加。从旧石器时代初期到后期,技术初期的人口为12.5万人,末期为532万人,增长了40倍以上,堪比后来随历次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人口爆炸。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古今人口变化规律的异同
B.人口增长与生产技术的关系
C.技术进步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D.旧石器时代人口规模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B
【易错项】:C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人口爆炸是当今时代特有的现象,紧接着通过转折词“其实”引出下文,强调人口增长与生产技术之间的关系,之后进行原因解释,接下来又通过旧石器时代初期到后期的例子加以论证,故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人口增长与生产技术有关,对应B项。
A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生产技术”,排除;
C项,“重要作用”表述不明确,文段重在强调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排除;
D项,“旧石器时代人口规模变化趋势”对应举例论证部分,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tips】
读完题目会发现B、C项都和文段有关系,陷入纠结,但是C项表述较为笼统,B项是文段重点的直接体现,表述更加明确,此时需要优选表述明确项。
【判断篇】
一、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中常见的“二选一”情况是图形特征明显,能够通过某个考点排除1-2个选项,但选不出唯一答案,则需要在剩余的选项中锁定正确答案的题目。
此时做题思路主要有2个:
考虑该考点的细化考点
对比剩余选项的差异,通过选项间的差异来找全规律,快速选出答案
【举个例子】(2019 国考)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正确答案】:B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
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方向每次顺时针旋转45°,排除A项和C项。
对比剩余的B项和D项发现,B项的对称轴没有和图形内部的线条重合,而D项的对称轴和图形内部的一个线条重合,可以考虑对称的细化考点,即对称轴和图形间的关系。
而进一步观察题干图形发现,题干中图1、图3和图5的对称轴都与图形中的一条线重合,而图2和图4的对称轴没有与图形中的一条线重合,故“?”处应选择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不与图形中某一条线重合的,只有B项符合。
二、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的大纲要求我们根据题干信息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的选项,所以当遇到有些题目的选项信息与题干并不能完全匹配,无法快速确定唯一正确答案时,就需要我们在选项之间作比较,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举个例子】(2023 国考)
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民宿的是:
A.王某在市中心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过了马路就是知名的景区公园。王某将闲置房间租给那些节假日来旅游的家庭,并提供导游服务
B.某家庭农场开发亲子休闲旅游业务,建设了农业科普、亲子游玩场所,为孩子和家长营造一处寓教于乐的乡村乐园
C.李某通过某网上平台找到心仪城市的会员“交换”旅行,即双方各自为对方提供住宿,住在对方家中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D.张某在古镇上有一所老宅。他和某平台签订合同,将老宅租给该平台运营。该平台将老宅装修,并提供完善的酒店式服务机制
【正确答案】:A
【解析】
定义关键信息为“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
C项中李某与心仪城市的会员是互相为对方提供住宿,而非用于经营,不符合“经营用客房”,D项中张某将古镇的老宅租给某平台,该平台提供完善的酒店式服务机制,说明该老宅的主人张某并不提供接待服务,不符合“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均可直接排除;
对比A、B两项,A项中王某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将闲置房间租给旅游家庭,明确符合“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而B项某家庭农场开发亲子休闲旅游业务,未提及该农场是否为闲置资源,与B项相比,A项与题干关键信息更贴合。
故正确答案为A。
✏️【tips】
当出现没有明显违背题干的选项或者依靠定义以及自身知识无法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时,可以暂时进行保留,如本题的B项,再与A项比较时会发现,A项表达更为明确,更容易判断出“闲置资源”,更可能符合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