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凯哥鉴史
编辑 | 凯哥鉴史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换取一朝金榜题名
说起高考,那是多少人无法抹去的记忆。然而就在大家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一张聊天截图瞬间登上各大平台热榜头条。
就在6月7日下午的时候,数学考试刚结束,有网友在某聊天群内发布关于高考数学真题的内容,并请求他人为其解答。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教育部以及各界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关于高考作弊、替考的事件一直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还要数南都记者花费半年时间,卧底替考组织的事件。
但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考监管十分严谨,考生入场考试需要经过层层检验,替考更是天方夜谭。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些“枪手”却能“李代桃僵”、“瞒天过海”。那么这些替考组织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
2014年11月份,南都报社安排一名记者卧底调查某组织非法招募“枪手”参加高考一事。于是,通过牵线搭桥该记者与替考内部人员建立联系。
因为该组织属于非法经营,因此其招募“枪手”也是十分谨慎。一开始“上线”给记者发了一套试卷,让他试着去写,再根据分数决定是否能够成为枪手。
所幸,记者顺利通过测试。据记者后来描述,当时这个替考组织招募的“枪手”大多是武汉某高校学生,他们很轻松就能考个一本。
不久后,记者联系的“上线”便向其索要详细身份信息以及证件照片。
记者便将自己的真实照片以及事先准备好的假身份发送给“上线”。为了尽快获得犯罪团伙的信任,记者还称自己毕业于某211高校,却不想之后便没了音讯。
就在记者以为自己提供的假身份被对方识破时,“上线”突然给记者发来信息。一串编码,“上线”称,这是组织内部的编号。
在聊到文理科时,“上线”告诉记者说,虽然考试的时间相同,但文理科替考报价并不同,一般理科的替考收入要比文科高得多。
记者选了理科后,“上线”便嘱咐记者抓紧时间复习高考考点。
按照规定,会事先给他3000元的定金,之后一次性结清。但记者表示,直到高考前夜,他也没有收到之前约定好的定金。
联系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记者都未和所谓的“上线”真正碰面,也未和其签署一些协议,一切都仅通过电话和社交软件联络。
因此,记者无法确认这个组织的真实性以及规模大小。最后,在领导的要求下,他只能继续潜伏下去。
终于在临近考试的前几天,“上线”发来通知。
按照要求,他需要提前到达湖北省武汉市做考前准备。就这样,记者便只身前往武汉火车站,与“上线”回合。
却不想有了意外的收获,在湖北省武汉火车站,居然有十几位“枪手”在此等待与这个替考组织碰面。
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上线”便将这十几位“枪手”重新送往武汉火车站,安排他们前往最终的目的地----南昌。
路上,一行人很少聊天,但记者还是注意到一群人中大部分是武汉某所高校的学生。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没有一个人提及有关“替考”的话题。
到达南昌后,枪手被安排到一家宾馆住。或许是替考组织事先安排,他们不需要登记便直接入住。
收拾完东西之后,一个陌生男子提醒大家有关考试的注意事项。例如:遇到熟人,不能主动打招呼,要装作不认识,避免之后被举报。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检查出问题被抓,一定要反复强调自己就是考生本人。
考官继续追问,就说自己是南昌某中8班到13班之间任意一班的。听陌生男子说,这是他们提前约定好的暗号。
可是,这些“枪手”是如何被送进考场,参加考试的呢?
大家知道,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考便成为了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一旦被人鱼龙混珠、李代桃僵,那后果可想而知。
于是教育部对于高考的制度规章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在所有的高考考场内,设置多道关卡,防止考生违规作弊。
首先是,在考场内的信号屏蔽。考场附近安装设备封锁屏蔽各种信号,防止考生将手机带入考场内向外界传送考题和接受答案。
其次,进场前的电子检测。为了防止考生携带作弊、违规工具,每位考生都要经过电子仪器进行全身扫描,一旦发现考生携带任何金属违规物品,当场便会被监考老师没收。
最严格的是,现场的证件识别。考生需要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拿出,用机器进行现场核对,即便侥幸进入考场,现场监考老师也会在考试前,对考生照片和本人进行一一比对。
此外,为了打击作弊、替考这种不正之风,国家还将高考作弊设为犯罪行为。一旦被发现有考生在参加高考时作弊、替考,是需要坐牢的。
可即便如此,仍有人为了谋取暴利,不惜剑走偏锋、以身犯险。
那么如此严格的考场,这些“枪手”又是如何进入考场,参加考试的呢?
2015年高考前夕,为了方便次日的考试,枪手们便一个个被分配至距离考场较近的酒店入住。记者被分配到南昌市东湖区的某酒店内,同行的还有另外五位“枪手”。
到达宾馆后,男子便将考试进场需要的证件发给“枪手”们。根据证件显示,他们的考点就是距离酒店最近的一所中学。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证件照片均是“枪手”之前发给“上线”的近照。这些证件真的能够通过层层检验吗?记者忍不住心中泛起了嘀咕。
事实上,他们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真的能以假乱真,通过检验。难道是办理证件的部门出现披露吗?然而并不是。
在卧底时,记者在与替考组织人员闲聊时得知,身份证和准考证都是由“高手”伪造的。
趁四下无人时,卧底记者还拍了一张“枪手”用来参加某省2015年专升本考试时所用的准考证件。
根据证件中所展示的身份信息可以看出,考生名为李士雨。详细的家庭信息也记录在证件上,但奇怪的是其出生日期与身份证号显示并不相同。
据组织人员透露,他们能够捏造个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籍、身份证件等,即使这个人并不存在。而且这些伪造的证件连检测系统都识别不出来。
顺利通过考试后,组织会将他们的考分拿给学生家长,进行拍卖。等买家出手后,他们会将“枪手”的照片换掉。
偷天换日,多么完美的计划。可是证件是如何被伪造的?系统为何会检测不出?他们又是如何将照片偷换的呢?
就在计划听起来天衣无缝时,组织的头目却突然告诉他们:今年风险加大,计划被打乱了。他们发放的准考证和身份证都是考生的真实信息。
因为他们已经实现将分数卖出,“枪手”的成绩就是考生的成绩,而他们只是将证件的照片换成“枪手”的照片。
“进河南一本院校2.5万元,二本院校2万”。
这个消息是一起参加考试的“枪手”告诉记者的。他说学校内有很多人当枪手,不是缺钱就是单纯想找找刺激。
而他确实被逼迫才参加的。起初,他并不了解“替考”的具体情况,是“上线”以为他十分缺钱,便主动找上他。
虽然一开始受到金钱的诱惑,他答应了。但后来担心被发现便想要退出。
可是谁知“上线”却威胁他说,个人身份信息已经提交给上头,现在退出的话,枪手要负责所有的损失。被逼无奈下,他才来到这里。
真的会有家长,花钱买高考分数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愿意买,甚至有家长愿意花百万来买名校的分数。
在“枪手”所在的组织中,最高战绩是北京某985高校,卖出上百万的价格。
据他描述,价格最高的是985名校,其次是一些211院校,最不济是各省的一本院校。
如果只是普通三本的成绩,那么很有可能连卖都卖不出去。
当然“枪手”的收益也和分数有关,考上985的“枪手”基本上最低也可以拿十几二十万左右。
在确认替考组织的真实存在并掌握足够的证据后,记者便立即联系当地警察,将具体情况告知,并呼吁学生能够主动想警察坦白,请求宽大处理。
事件一经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考场和监考人员的监测力度。
高考考场上作弊、替考的不正之风也逐渐得到改善。
想要通过作弊、替考的方式取得进入大学的资格,这种方式是不对的。
无论是高考还是人生的其他关键时刻,都应该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而一味地通过钻空子、投机取巧获得的成就,最终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失去。
如今,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祝愿各位考生能够金榜题名,马踏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