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2024年高考数学考题的难易程度引发了热议。听听各地考生们怎么说吧。
首先来看安徽地区。
考场外,不少安徽考生直呼压力山大。“最后一道大题是数列题,我直接放弃了!”一位考生直摇头。还有人评价整体属于“中等偏上的难度”。可见今年数学考卷确实让不少学子感到了吃力。
不过也有人并不这么认为。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有考生表示虽有难度但并未出现“怪题”。只是计算量加大了些,整体尚可接受。
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难易程度的评判也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以为仅是安徽一地如此?那可就太天真了。这次的争议,可是源于高考全国统考卷哦。媒体纷纷解读其中的变化。
教育新闻网评价称,2024年数学试卷在命题思路上有了革新,如减少题量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增加探究思维考查比重。
这对传统“一锤子买卖”的应试教育提出了挑战。试卷结构也做了新调整,顺序打乱、知识点位置颠倒,都是为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
“传统的备考思路完全行不通了!”一位学生直言,面对新卷他们根本无法做到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面对改革带来的系列新变化,学子们的确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或许这也是为何宣称“难”的声音占了上风的缘由。
那么高考数学真的难了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不盲从。身处其中的考生,或因应变不及而感到棘手;旁观者则可能欣赏其探究思维提升的立意。
重要的是,通过今年这种尝试,我们正在引导高考这一评价体系迈向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
虽然必然会带来阵痛,但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应试教育 “重分数、轻能力”的传统弊端。这种能力本位的改革取向,是大势所趋。
所以我们还是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包容。期许考生们能在适应变革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期许出题组织能在公平性和科学性上持续完善,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合格人才;
期许家长和社会各界也能对这股教育改革的风暴持开放态度,共同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和人格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一个真正优秀的考试制度,就是要全面促进人的发展,挖掘和发现人的潜能,而不是过于追求分数。
相信只要大家用心谆谆,就一定能够找到通往成功和进步的道路。在此,也祝所有考生都能在这场大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为美好的人生描绘新的篇章。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与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