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从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获悉,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场规则发布。规则要求,考生自觉服从监考人员和其他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不得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自觉服从监考人员和其他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不得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进入考点须通过智能安检门安检,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迟到15分钟后(外语科目14:45分后不得进入考场)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科考试,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但要在考点规定的休息地点集中管理(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解除集中管理),考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只准携带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无封套橡皮、削笔刀,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准许带入的考试文具要装入透明塑料袋携带,并须将透明塑料袋放在考桌上。考生在考试期间不得相互传递文具等考试用品。
严禁携带计算器、各种通讯工具(特别是手机及高科技作弊器材等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等)、照相、摄像、扫描、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非指针式手表等物品进入考点。
考生入场时,监考员要使用三位一体身份识别仪对身份进行验证并使用防作弊功能设备检查随身物品,考生须自觉接受安全检查。考生须按准考证号对号入座,并将自己的《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放在考桌左上角的座位号旁,以便考试工作人员核验。
准考证号是单号的考生用A型题答A型卡,准考证号是双号的考生用B型题答B型卡。接到试题和答题卡后,必须核对试题和答题卡是否本场考试科目,题卡类型是否一致、正确,张数和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题和答题卡有无漏印、重印、脏页、空白页、缺页、破损、字迹不清等问题。若遇到上述情况,可举手向监考人员提出更换要求,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考生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
接到答题卡、试题和草稿纸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位置准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背面规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后两位,然后认真阅读试题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和作答要求。
核对条形码上打印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如有差错请举手更换。条形码上不准涂改或书写任何字迹,条形码须横贴在规定区域内,不准超出规定区域。
考生作答用笔必须符合规定,答题卡客观答题区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主观答题区必须使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作图要先用铅笔绘图,确定后再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描绘清楚),禁止用规定以外的笔填涂和作答。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开始作答。考生必须按试题、答题卡规定的要求在答题卡上每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题目规定作答区域的作答内容和书写在试题、草稿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题、答题卡、草稿纸;不得将试题、答题卡、草稿纸带出或传出考场。如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
“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必须立即停止作答,并按顺序整理自己的答题卡、试题和草稿纸。待监考人员将答题卡、试题和草稿纸清点无误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严禁考生带走答题卡、试题、草稿纸及垫纸板。
如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并按规定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山西省2024年普通高考举报电话
相关
运动减压迎高考,专家支招这样做
2024年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高三学子们正处于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许多家长想让孩子通过运动来减压,但又担心运动过度会让孩子感到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帮助家长和学生了解如何在考前冲刺阶段科学合理地参加运动,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考生适度运动,好处多多
大量研究证实,适度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备战高考的考生而言,考前规律地参加运动有益健康。
第一,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改善考生日常因久坐导致的颈、肩、腰、背部的僵硬疼痛。第二,运动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氧,可提高记忆力及专注力。第三,运动可帮助考生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第四,运动可改善睡眠,缓解神经疲劳,让学生次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适合在高考前进行的运动
临近高考,建议考生选择舒缓的有氧运动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辅以全身拉伸。运动时以中低强度运动(呼吸频率增加,但不会过于急促)为主,达到活动全身、放松心情的目的即可。
散步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所有考生。考生可以选择在学校操场、公园绿地等户外环境开阔、相对安静、空气质量较好的场地散步。散步时,可有意识地做几组深呼吸,也可以结合上肢和颈部的拉伸,如伸懒腰、仰头活动颈椎、扩胸运动、腰部扭转等。
跑步尤其慢跑是较好的减压方式。跑步时,运动强度比散步更大,适合爱好运动、有运动习惯的考生。跑步时,需要重复摆动双臂、迈开双腿、一步步向前跑,这个过程有助于大脑放空、调节思绪,坚持跑步还可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常见的挥拍运动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较高。挥拍运动需要上肢、躯干和下肢的协调发力,有利于缓解颈、肩僵硬不适和腰、背部肌肉疲劳。击球时要直视来球,可促进眼球运动,缓解视觉疲劳。此外,在和队友进行战术配合与对手对抗时,可以调动大脑快速分析复杂的球场环境,有助于考生释放压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如果无法保证整段时间的运动,考生也可利用课间等较短的时间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连续进行30秒至1分钟的开合跳,即可快速提高心率,调动上下肢肌肉,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作用,每天做3~5组是不错的选择。
高考前运动的注意事项
备考时间紧张,考生不宜突然对运动习惯进行较大的改变,需要遵循适度、循序渐进、个性化的原则。
运动时间过短对于身心调节的作用有限,过长又容易产生疲劳。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规律运动,如课间、饭前等。一般而言,每次运动时间持续10~30分钟,每天至少锻炼1次。
对于有锻炼习惯的考生而言,考前只需维持原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即可,不建议进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对平时不喜欢运动的考生来说,考前则可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散步等。
总之,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均需要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等放松活动,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运动后要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以减少疲劳、肌肉酸痛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高考前,各地气温相对炎热,考生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避暑,尽量选择在下午、傍晚或较为凉爽的时间运动,运动结束后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以防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