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失窃案”中,有一部分受访者的状态可以用8个字形容:“好惨啊!为什么是我!”
一转头,还看到了探地雷达,洋洋得意。“哎,活得像拍电影一样,好神奇啊!
律师,不是普通的律师,他的当事人鲍比是偷了价值15亿艺术品的盗窃犯,罪名是阴谋持有、蓄意分销。搜证现场都是大场面,普通律师一辈子都碰不到。
即便如此,记者也很羡慕他,毕竟律师可以和联邦调查员站在一起。他没有。
记者还有摄影,他一说推进画面,他脸就被放大了。
正经事呢?
律师目睹了自己的当事人,在美国检察官办公室,现场有12个联邦探员,3名美国检察官,还有一个联邦调查局的测谎专家,测谎过程就是一次艺术鉴赏课。
鲍比还喜欢说话不打草稿,关键检察官听到鲍比说了名画的踪迹,他们都很开心。
检察官走了,律师听到了真相,鲍比说的都是谎言。
这个鲍比就是满口谎言,他所在的盗窃团队也是。
后来,有人跟他说:你的当事人被减刑了。
律师:不知道。
别人说:“你知道吗,你的当事人家门口有100名联邦调查局探员。”他依然说自己不知道,他笑了,绷不住了,还有点尴尬。
hh,他笑不出来了。
仿佛在说,下班吧!
当然,他只是比较爱开玩笑。在本案中,他是很负责任的,经验丰富的律师。他的当事人鲍比患重病,临死之前,律师许诺:只要告诉画的信息,鲍比就可以回家,而不是死在医院。
盗窃犯留下了眼泪,却说真的没有什么画呀!
为什么不说呢,难道他想保护自己的妻子?
概述31年前,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博物馆失窃了。
博物馆损失了价值5亿美元的艺术珍品,为了寻回艺术品,还悬赏1000万美元。
盗窃犯人被抓了,可他们没什么好怕的,他们在作案的时候就很清楚,只要画不交出去,他们就有出狱的机会。
以下这段对话是录音,警方获得的关键性证据。两人都是盗窃犯,另一方接电话的人还回答说好的。
“这会是本世纪最大的案子。”
“我再去拉两个人入伙。”
这次盗窃也真的实施了,非常大胆!对话也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加德纳博物馆盗窃案”。
结局,一部分犯人都被抓了,失窃的艺术品却找不回来了。
1990年“德纳博物馆艺术品失窃案”案件详情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史上最大的艺术品盗窃案》,在案件发生后31年后,在奈飞平台播出。一共4集。
由于失窃案是个谜,人们就会想去找寻答案。这个拍摄过程还有警察、记者、律师加入,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观感就像跟着他们破案一样。
让这部纪录片有了悬疑、犯罪电视剧的感觉,标题起得也很简单,四集的小标题分别是:他们看起来像警察,恶狼四伏,我们已亲眼看见,悬赏一千万美元。
1989年,由于失窃的艺术品太多了,为了追回艺术品,在伦敦警察厅特别成立艺术古董警队。当时艺术品还可以当作国际货币流通,走私艺术品很容易,甚至还有意大利、爱尔兰裔美国黑帮介入,听上去很匪夷所思。
而这部纪录片针对的是1990年,“加德纳博物馆艺术品盗窃案”展开,这是一起史无前例的特大失窃案。
那天是3月18日,窃贼团伙进入博物馆,还声称自己是波士顿警察。保安就放他们进来了,防线十分轻易地被盗贼突破了。那天晚上,博物馆就被偷走了13件艺术品,价值15亿美元。为了逃脱法律制裁,偷窃者还用声东击西的办法。
不仅如此,一个多次入狱的男性还主动联系警方,“我要见见你,我要和你谈谈”加德纳博物馆艺术品盗窃案”。
从他的描述中,他跟这起案件中的盗窃犯都有关系。警方就给他戴上了窃听器,还全程录音,十分专业的样子,可把警察给逗笑了。
最后警方拿到的录音成为了关键性证据,为了抓捕犯人成立了专案小组,一直在追寻艺术品。
这就是1990年3月18日发生的艺术品盗窃案,那些名画至今还未寻回。
补充1、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当时经手过案子的人都变老了,行业也很多,大多数人的说话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有些话说错了,可是要被收看纪录片的人知道的。所以,真相不一定是真。
2、还原团伙犯罪过程,镜头语言很优秀。还加了监听设备,头像,字幕,让整部剧呈现出一种无比真实的感觉。
尤其是犯人们的录音,几个人在对话,还有字幕和一寸照,让这部纪录片有了一种在看电视剧的感觉,很奇妙。
3、警方破案的难度挺高的,而且时间越长越难破。本剧中提及的“加德纳博物馆艺术品盗窃案”,那些罪犯是非常无赖的,没有一句真话,还有一种死侍的感觉。同时,名画也很小,很好转移。在破案过程中,还有涉案人员离奇死亡。
#类型:犯罪、悬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