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突然撕别人卷子原因是什么呢(高考突然撕别人卷子原因)

高考突然撕别人卷子原因是什么呢(高考突然撕别人卷子原因)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3 05:38:51

"高考快结束时,你的前桌突然发疯,猝不及防回身抢了你的答题卡,瞬间撕得粉碎,你怎么办?"

原以为只是网上段子里的情景,现在却成了事实。

01

“2020年7月8日上午11时左右,高考理综刚要结束时,平顶山市一中考点,一女考生突然情绪失控,先后撕毁右边和后边两个考生的答题卡,后被监考老师控制住。”

虽说按规定补足了两位考生被耽误的考试时间,重新将损毁卡的内容誊写在新答题卡上,但考生的心理影响如何弥补?下午可还有考试呢?

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已对此考生做出处罚,取消其此次高考的全部成绩。看似只是取消了一次高考成绩,明年还可以再考,但影响只是一次吗?

我们可否推测一下,对她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如果延续下去,以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她进入社会,工作做不好,是否会迁怒同事?她结婚生子,丈夫不好,是否会迁怒别人的丈夫?孩子不好,是否会迁怒别人的孩子?打住,不敢往下想了,太可怕了。

也许你会说,这是个“疯子”,“疯子”咬你一口,你也不能咬她一口,只能防着点,躲着点。可有时候,你是防不胜防,躲无可躲。你以为这种情况只是个例吗?

网上有人说她是题答不上,心态崩溃;也有人说她是因为自己不会,嫉妒别人。可从她的表现来看,她绝不仅仅是心态崩溃和嫉妒这么简单,嫉妒是因为看到别人比她好,心理不舒服。

而被她撕答题卡的两个人她都不认识,她并不知道这两个人一定比她好。所以,只有一种解释,她是一种心理扭曲:“我不好,谁都别好。”

就如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两个恋爱中的男女,如果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受到刺激,就会迁怒于对方喜欢的任何一个人,进行报复一样。

这种现象绝不是一次、两次压力过大造成的,而是因为不当的家庭教育,使她的性格扭曲,在生活中长期养成的一种阴暗的心理状态。在网上一段采访视频中,有同学表示她平时性格古怪,没人愿意和她交往。

我们是否该深究一下发生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个天使,是否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把她们变成了“疯子”?

02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所有的行为达不到预期效果,就要反过来检查自己,是否哪里做错了。

家庭教育亦然,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是否我们的教育,哪里出现了弊端?我们应引以为戒。

一、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当我们的孩子降生,立马成了家庭的焦点,一切的目光都围着他转。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归他所有。只要他想要的,他想达到的,一声啼哭,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在这样的孩子眼里,根本没有“别人”这个词,甚至是对他无微不至的双亲。只要是他舒服,别人的死活跟他有什么关系?

在网上曾经看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母亲发高烧躺在床上,上高中的儿子放学回来问他妈妈怎么没做饭?妈妈说病了,让他自己订外卖。

儿子径直走入自己的房间,只给自己订了一份外卖。也没问问妈妈病情如何?需不需要吃点药?想不想喝点水?

我们能怪孩子冷血吗?这不是我们自己教育的吗?从小就告诉孩子,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是他的,他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一天、两天、三天......最终,养成了他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

二、心理脆弱,推卸责任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摔倒了或被桌、椅碰哭了,家长们是怎么做的吗?是不是边假装打“肇事者”,边“责怪”它为什么把宝宝碰疼了,打它,给孩子报仇。

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只要遇到不痛快,都是别人的错,就会去责怪别人,去报复。

记得我们那个年代,要是谁不小心打破个碗,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我们会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下次知道更加小心。

可是现在的孩子,打破个碗,家里所有人都会围上来,安慰孩子别害怕,看看扎没扎着孩子?告诉看孩子的人下次注意。

孩子会认为:是看他的人不小心,没保护好他,或者是碗的罪过,掉下来,差点没吓着他。

这样长大的孩子,以后能承担责任吗?他会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他不好,谁都不许好。

记得听一个产院的护士朋友说过她同事被打的事情,很是气愤。一个产妇在产床上生产时,被阵痛折磨得又哭又喊,说什么也不生了。他丈夫和护士边摁着她,边劝慰着她,她抬手给了护士一个嘴巴,把小护士打哭了。

她丈夫赶紧道歉,说她情绪太激动了。其余同事气得不去管她,纷纷表示:“情绪激动咋不打自己呢?咋不打她丈夫呢?为什么打护士?”

是否和上文撕答题卡有些类似,压力过大,就撕别人答题卡,咋不撕自己的呢?

“己所不欲,必施于人”吗?

三、为所欲为,不计后果

上文中撕别人答题卡的考生,她只知道她自己的不能撕,撕了就没成绩了。她不会想别人有没有成绩,给别人造成什么后果?

从小就是想做什么做什么,在家里人的百般呵护下,从不考虑后果,因为不管发生什么,家里人都会替她摆平。

前段时间,刷爆网络的”4个孩子划花45辆车“,家长那句“孩子小,不懂事”引起无数人的热议。

多小算小?4个孩子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7岁算小吗?古时孔融7岁都知让梨了。11岁还小吗?都应该上小学三、四年级了吧?不知道损坏别人财物要赔吗?

不是不小心划的,而是故意为之;不是划一辆两辆,就幡然醒悟,而是划45辆之多,还安然若素。当问到为什么划车时,没有一点悔悟之意,回答“不为什么,好玩而已”,可怕吗?悲哀吗?

孩子的小,只是父母眼中的小。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遇到什么事你都能帮解决,但你能永远帮解决吗?

在家里,你保护他,不让他吃苦。进入社会,你还能保护他吗?他的苦吃得会更多!

今天划车是因为小不懂事,明天撕别人答题卡是因为压力大,情绪过于激动,后天会因为看某人不顺眼,而杀人,还不算啥吗?

恐怕到那时,后悔晚矣!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说过:“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是悲剧。”

03

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强的今天,父母的言行无不影响着孩子心态,要从源头抓起,从小就教育孩子:

一、有爱心,懂事非,实事求是。

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勇于承认错误。要让孩子有爱心,有感恩之心。如孩子走路不小心碰了桌子,碰疼了。告诉她桌子也会“疼”,要让她跟桌子道歉,并帮桌子“揉揉”,缓解桌子疼痛。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二、相信孩子,理解孩子。

有时,你会发现,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你总认为孩子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果你总认为孩子有某方面的问题,在你强势的暗示之下,孩子就真在那方面出问题了。如撒谎、早恋等。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还有要接纳他的缺点。你看他像看牛顿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最大原因就是他们不断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

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家长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不攀比,不炫耀

在今天这个唯成绩论的时代,要让孩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分低不攀比,分高不炫耀。

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获得知识。

身教重于言传。当家长不要求孩子成绩达到多少,不跟别人比名次,孩子才能轻装前进。

告诉孩子,要战胜对手,不能要求对手变弱,而是要使自己变强。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现代生活最突出的一个心理特征是,许多为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及活动,已越来越篡夺了目的的地位,而目的本身却成为模糊的、非真实的存在。”

四、正确的引导与爱

从当下的社会生活来看,高考的重要性已被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高考唯分数论,分高者上,分低者下,造成了近年来很多高分低能儿,有的学生考上大学,但因为自理能力差,不得不退学。

要正确引导孩子,高考是很重要,但不能为了高考不择手段。通过高考可以检验你擅长某一方面,将来向哪个方向发展,能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不能本末倒置,你将来的人生并不是这一次分数所能决定的。高考可以对你的人生有影响,但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分数越高,对社会危害越大。这才是父母亟待解决的问题。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多好的物质基础,给他请多贵的辅导老师,而是多陪孩子,多理解孩子。“工作忙”等任何原因,都不应该成为你对孩子不用心的理由。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神和心思。”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结语

任何荒诞的事情背后,都有它最真切的原因。所有的不可思议,都有迹可循。

如果你想毁掉孩子,就去溺爱他,纵容他,答应他一切条件,替他解决一切问题。

孩子身上的任何问题,父母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三思!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