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四考生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事件”在坊间闹的沸沸扬扬,甚至一度引起了大众对高考公平性的质疑。
好在近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委发布调查结果通报,及时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予以公布。
一
调查主要结论
1.4名考生所在考场考试组织管理严谨规范,4名考生各科高考场次的试卷和答题卡在启封、发放、回收、押运、入箱、封箱、出库、扫描、识别等关键环节均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
2.经严格审批,4名考生或家长先后查看了本人高考各科答题卡原件。其中,息县考生李某某及家长承认答题卡是考生本人笔迹,确认答题卡没有被调包,并自愿放弃笔迹鉴定。其他3名考生或家长要求进行笔迹鉴定。
3.依据笔迹鉴定结论,查看考场监控视频,对监考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确认永城市考生余某各科答题卡为本人书写,余某高考答题卡上条形码及个人信息涂改系本人所为,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4.经查看考场监控视频,依据笔迹鉴定结论,确认郑州市考生苏某、洛阳市考生杨某某高考各科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5.经调查核实,没有发现省招办干部朱某某、于某存在举报反映的滥用职权、组织高考作弊等违规违法问题。
二
至此,一出闹剧在大众的质疑声中登场,在官方的详尽调查中收场。
此前,一些地区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家长因孩子高考失利,成绩与平时模考时大相径庭,而发出质疑。其实也不难理解,换了任何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更倾向于其他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发挥失误。
而法律赋予了考生和家长对考试成绩质疑的权利,可以说,家长要求公开试卷详细调查的要求并不过分。
但是在本次事件中,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四个考生是再明白不过的,究竟答题卡和试卷有没有被调包,恐怕在看到省招办提供的答题卡扫描图片的时候,心里早就一清二楚了。
虽然考生苏某声称语文考卷中的作文并非自己所写,并默写了自己考试中作文的首段作为证据。但是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仔细对比两张照片,标题中的“不负年少”分明就是同一个人的字迹。
如果说家长是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了过激的举动,那么4名考生的行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正是这几位考生的坚持,数日来对国家高考制度造成了空前的危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更愿意去站队弱势的一方,也就是考生这边。
好在,招生考试部门有能力自证清白。
三
引申一下,如果这事换在老师身上,老师能自证清白吗?
细思极恐。
小美(化名)是一名军嫂,也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在一堂英语课上,女生莉娜一直嬉笑打闹,影响到周围的同学频频皱眉。为了课堂纪律,小美老师提醒道,“认真听讲,再不学成绩可是要垫底的哦。”
好家伙,过了几天学校领导找到小美老师谈话,说是有学生反映她在课堂上公然“侮辱”、威胁打骂学生,同时提到“小美老师对象是黑社会,学生敢怒不敢言。”
听到这些,从教多年的小美老师也气的瑟瑟发抖,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她质问校领导,“难道不找学生调查实际情况吗?我是军人家属,不是什么黑社会头头的对象!诽谤军属是要判刑的!”
校领导表示,这都是家长说的,是没办法的事,与其大费周章的自证清白,不如说点软话安抚一下家长早点了解。
后来,莉娜主动找到班主任,承认说英语老师对象是黑社会的话是她编造的。
即便这样,莉娜的妈妈仍然在家长中传播,小美老师家境殷实,背景强大之类的谣言。
如果学生造了一些老师无法自证清白的谣,对老师们是一种怎样严重的伤害呢?北极校长感到深深的寒意。
四
北极校长有话说
虽然这次“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在官方调查中收场,但是我们不能不从中进行反思。作为成年人,我们不愿意去思考究竟有多少学生会这样做。但事实是,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学生的家长的确在倚仗社会舆论伤害着教育相关工作者乃至教育制度。显然,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已迫在眉睫,制定相关制度,一方面确保教育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另一方面也避免国家资源被无端浪费。
学生欺骗家长
诬陷老师的事情,
各位遇到过吗?
遇到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下方留言区讨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