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初中试卷解析视频(成都初中分班考试试卷数学)

成都初中试卷解析视频(成都初中分班考试试卷数学)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3 03:08:55

成都中考已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直入主题!第一时间做了这套试卷,将我的感受分享出来(详细解答可以留言私信),方便后家长们了解中考新动态!

从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上讲,试卷的思维难度和往年基本持平(属中等难度),但整个试卷做起来却比较棘手,试卷的整体计算量非常大,主要体现在B22,B25以及B26,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做完并保证算对并不容易,预计普娃成绩也就在130分左右徘徊,135分以上数学一定是非常有优势的科目(这样说来朱叔叔去年预测双减后中考难度会下降看来是实锤打脸了)。

考题风格已切换

回头透彻分析试卷能很快得出今年计算量大的原因:函数的分值比重远超几何,往年成都中考数学重点倾斜在几何上,但今年基本倾斜在函数和代数计算板块上,甚至最后一题几何综合的最后一问都是需要相对复杂的计算!这也就是我说的考题风格切换了,重代数计算,几何的权重被削弱了,这样的切换个人觉得更贴切高中的学习要求,偏向纯粹的代数计算(毕竟初中学的全等和相似高中基本用不上了,也不怎么考)!值得注意的是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这套试卷有极多的考查,几道比较难的大题都需要分类讨论(包括B22,只不过题目已经分好类了)!

个人认为试卷最难的两道题集中在B23最值问题和B25二次函数综合,B23今年考的最值问题综合性极强,是一道非常有水准的题,包含了相似 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运用,最值类型的考查也是糅合了两类最值问题(首先将军饮马转化为单线段最值,单线段最值再去分析轨迹),预计很多孩子这个题是扔掉没做了;B25的第二问个人觉得比第三问更难,需要分类,分类的第二种情况估计算出来的同学极少;第三问没有捷径,唯有爆算(利用韦达定理),估计很多同学的思路是对的,却不敢爆算下去!难就难在计算量!对于B26,个人认为难度一般,第三问利用几何的底线思维——建系,能比较顺利的梳理出思路,但计算量确实也不小!此次试卷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二次函数应用题的考查放到了B22,这道题预计得分也不怎么好看,一方面考查思维,一方面计算量也着实不小!对应的B24变得非常简单,基本是白给分数了!

此次中考能给下一届的同学起到什么样的启示呢?总结如下:

1.计算能力!还是计算能力!!!

包括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成都中考试题改革后,计算量明显大了很多,要重视函数板块,后期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如何强化呢?无它,非天赋型选手大量练题而已!

2.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技巧的扎实程度

尽管此次中考计算量或者说”新题”在试卷中比较突出,但所有题目都是依托于经典基础模型和基础解题技巧,平时的积累越扎实细致,那么考试自然更加得心应手(试卷中无任何一道超纲题目或用高中知识才能够做出的题目)!

3.分类讨论的思想

后期学习过程中多多去总结吧!难题的详解过程解答如下,需要自取!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