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子的卷怎么写(试卷的卷怎么写)

一卷子的卷怎么写(试卷的卷怎么写)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2 21:43:16

又是一年毕业季!据报道202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了创纪录的1179万人,用自媒体人的说法,业已严重内卷的就业市场又掀起一波大浪。

“卷”,是近年来在大众中广泛流行的词汇,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因为大家把很多不爽的事情都归结为“太卷了”。无论是在学校、单位还是社交场合等,大家都能感受到“卷”的存在。

上学卷、就业卷、升职卷、涨薪卷……那么,到底什么是“卷”呢?

“卷”,是竞争的加剧,是多数人直观的感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争取更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正是每个人都想要超越他人的竞争压力,导致了“卷”的现象。

“卷”,它更像是一种社会心态的反映,是对所谓的”成功”的过度追求所造成的结果。当今世俗社会,大家说谁谁谁功成名就,往往是说他(她)拥有家财万贯、出人头地、地位显赫或大权在握,都认为他(她)过得幸福。当我们把成功标准定义得如此狭隘的时候,追求过程变得盲目和焦虑,从而深陷“内卷”之中。

“卷”,也是社会的评价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我们身处一个过于注重结果和外在表现的社会中,人人都会担心成为“失败者”,进而不断地卷入竞争中。生活在这种“以成败论英雄”评价体系里,人们怎么从内心深处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感呢?

“卷”,从其竞争的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无数读书人深卷功名利禄的竞争,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卷。“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唐代: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又有多少学子为了秀才、举人、进士等名衔而被卷来卷去,不然就不会有“范进中举”故事的发生。

“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历来存在。我上世纪八十年代读高中时,一个近百万人的大县,每年只有不足一千名高中毕业生,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我来自于农村学校,高中三年英语是从ABC三个字母发音开始的,而同级城里的同学已经学了三年英语,教材都不一样,你说卷不卷?那时候,全国一年只招生50多万大学生,我们班的升学率也只有30%,同学们却没有大的压力,父母也没有“卷”的焦虑。父母们的想法是:能考上当然好,考不上就回乡修理地球,过几年给盖上三间瓦房娶个媳妇,老老实实地过庄稼汉的日子也很好。

“卷”,实际上不光存在于国内,在美西方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当我们的一些公知鼓吹快乐教育、批评我们的高考招生模式不够灵活的同时,为了进入常青藤学校,为了拿到知名人士的推荐信,西方精英阶层的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比国内更加激烈。当我们的孩子还在学习钢琴、舞蹈时,人家的孩子学习的是马术、赛艇。潘石屹为两个孩子就读哈佛和耶鲁大学捐款1亿美元,绝大多数人连与潘石屹谈“卷”的资格都没有,不是吗?

“卷”,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我该怎样应对呢?

”卷”既然是由于我们的认知造成的,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成功并不单是外在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幸福也并非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不是要高人一等,而是源于对自己生活的认可和热爱。

“卷”的消除需要改变社会的评价体系,倡导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价值观。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一个人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才能,那就是成功的标志。今天,年薪数十万元的蓝领工匠,不比进入体制内的人更成功吗?

“卷”的影响要降到最低,还要求我们学会在竞争中保持头脑清醒,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平凡人过平常日子,如此方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之路。

各位看官,你们对“卷”的看法是什么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