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067 年,年仅 36 岁的宋英宗不幸驾崩,19 岁的太子赵旭继位,即为宋神宗。
神宗即位时,北宋已是内外交困,外有辽、夏两国虎视眈眈,内则农民起义频发,民生凋敝,财政连年赤字,国家几乎陷入绝境。
面对这满目疮痍的局面,年轻的神宗并未灰心丧气,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勉不辍,深刻意识到唯有变革才能挽救危局。因此,他决心打破传统束缚,推行新政,以图富国强兵,改革势在必行。
但谁能担此重任?这时,一位名叫王安石的基层官员进入了神宗的视野。
王安石字介甫,生于公元 1021 年的江西清江,其父王益乃进士出身,母亲亦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他从小便浸淫于书香之中。随着父亲四处游历,他得以接触社会各阶层,亲眼目睹民间疾苦,少年时期便立下宏愿,立志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岁月如梭,公元 1042 年,22 岁的王安石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并以优异成绩位列进士甲榜第四名。有趣的是,王安石的父亲也是在 22 岁时考中进士。
这次考试还有一段插曲,按照惯例,考生的名次并非立即公布,而是由考官们讨论决定,最终由宰相和枢密使审阅并提出意见,再由皇帝最终裁定。
当时王安石原本排名第一,若无意外,他将一举成为状元。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注意到王安石试卷上的一句话:孺子骑蓬。这句话源自古代典故,意为教导年轻人要与大臣们和睦相处,将其视为朋友。
但对于一个 22 岁的青年来说,这种言辞似乎过于直接,令仁宗颇为不满,因此王安石的排名被调整到了第四名。对于一般人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可能会懊恼不已,但王安石并未因此而沮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