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考刚过,本文分几个部分系统介绍一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化情况。
(十五)2007- 2008年新课改后迎来新高考,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诞生,江苏高考坐实“卷王”名号
1.2007年
1.1海南、宁夏等地率先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新高考
1.2江苏高考模式“3 2”来到最后一届
1.3山东首次露面“3+X+1”高考模式
1.4自主命题的省份不再扩大
2007年,全国高考自主命题省市达到17个。
2007年,海南、宁夏等地率先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新高考。
2007年,江苏高考模式“3 2”来到最后一届(2003年开始)。
2007年,山东新课改后首次露面“3+X+1”高考模式。2007年高考,山东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题。“3+X+1”中的“3”为语文、数学、英语,“X”为文综/理综,“1”为“基本能力”科目考试。
“1”即“基本能力”科目,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文理科考生皆考。“基本能力”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实际得分60%计入总分。(文综/理综卷面分由300分调整到240分,总分750分不变)。
2007年,鉴于当时自主命题的省份已超过全国省、直辖市的一半,考生已超过当年全国考生数的三分之二,达到了一定规模,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以后不必扩大太多,自主命题的省份应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
2007年,高校扩招在继续,但扩招速率明显放缓(2007年扩招比例为3.7%(=录取增加数/上一年招生数),2000年为38.1%,2006年为8.3%)。当年参加高考人数1010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大关。实际录取566万人,比2003年多录取20万人,录取人数继续破纪录。
自2000年扩招以来,2000年录取221万,比99年的160万,扩招61万人,扩招比例达到38.1%;到2007年,录取数已经达到566万。与99年的160万对比,增加402万,是99年的3.54倍。
2.2008年
2.1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订
2.2实施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2.3江苏省高考模式来到“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制订,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2008年,为了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了“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
2008年,江苏省高考模式来到“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科目3门(语数外,各150分,语文数学还各有30分附加题),学业水平测试虽然不统考,但是对最终高考录取有影响(比如某科目水平测试未达到A级,某些名校某些专业不予录取)。
此模式下,江苏高考难度系数倍增。一方面,语文数学设附加题(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计入总分(附加题如何计入总分,不太知晓);另一方面学业水平测试很“卷”的,采取赋分制,不论题目简单与否、成绩多少都需按比例划分A、B、C、D等级。自此,江苏高考坐实了“卷王”之称。
2020年江苏文科状元因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不达标无缘清北
2008年,当年参加高考人数1050万人,再次破纪录。实际录取599万人,比2003年多录取33万人,录取人数继续破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