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马
编辑|小马
前言:
近来,一则涉及小学试卷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原来,这份小学试卷中出现了大量日本人名,给批卷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我们中国人都去哪里了?
这样的试卷究竟该如何界定呢?究竟是教材在借鉴日本文化,还是在无意中偏离了本土文化的轨道呢?
近来,某市的小学一年级,发下了一份语文试卷,而这份试卷的内容,却让批阅老师感到十分“意外”,原来,这份试卷讲的是一篇关于家庭的阅读文章,而在这篇阅读文章中,出现的所有人名,竟然全都是日本名字,而且是十分典型的那种,比如说,小太郎、小樱等等。
这样的名字,自然也让批阅老师感到十分困扰,因为一时间,他们都没有反应过来,这 到底是一篇讲述中国家庭,还是日本家庭的作文,毕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围绕着中国家庭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的,却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这篇作文中,出现了大量日本人名,但是却没有出现任何一个中国人名,唯独在“妹妹”的名字上,稍微有了一些中国文化的痕迹,叫做“小樱子”,这样的设计,到底是出于怎样的用心呢?
这样的试卷一经曝光,就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很多人纷纷留言表示,“难道现在的小学生,也要开始学习日文了吗?”而在这篇阅读文章的后面,还设置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比如说,“你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一部分?”“你觉得妹妹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觉得有些不开心?”等等。
这样的问题,自然也会让学生产生一些疑问,因为在学生的认知中,“妹妹”应该是中国的称呼才对,可是在这篇文章中,明明是在讲述日本家庭,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该如何去回答呢?可见,这样的教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我们的本土文化,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在这样的教育材料中,大量出现日本人名,已经触碰了很多人的“神经”,认为这是在无意之中,对学生进行“洗脑”,要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灌输一些日本的文化,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用心呢?难道已经没有了中国的语文教育教材吗?
三、如何进行文化选择,值得深思在当代社会中,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在不断地开放和包容中,才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在吸收外部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
在进行文化选择的时候,确实需要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眼光”和“判断力”,不能够盲目地进行借鉴,更不能够抛开本土的文化,去片面地崇尚他国的文化,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阶段中,这样的借鉴和传播,已经触及到了无数学生的认知,也许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教育教材的编写中,就需要有一个严格的审核机制,不能够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并且,应该更多地去借鉴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结语:
这样的教育材料一经曝光,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广泛关注,也让大家对教育工作产生了一些思考,觉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文化选择的时候,到底该如何进行权衡,才能够做到符合教育规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在这件事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教育工作中,一起来探讨这样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份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