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菜叶、客厅的果皮、书桌上的铅笔屑、卧室内的花生壳……这些每天都会产生的生活垃圾,最终都去了哪里?根据长郡双语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1908班寒假环保志愿者小分队在班主任张晓欧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调查。
小小的塑料袋,大大的垃圾桶。孩子们从身边开始,了解这些生活废弃物走向的第一道流程。1月16日上午九时许,长郡双语18名初三学生组成环保志愿者小分队成员集合,由负责前期知识整理的同学介绍了生活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及再利用,开始了这次调查活动的知识蓄能。同学们来到长沙润和国际广场,现场参观、了解装修垃圾的产生、前端分类、堆放及运输的全过程。
本次活动的组织方——长沙金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娟女士向同学们介绍,作为城市垃圾科技化处理的先行者,他们的工作分为这样几步走:前端分类一一堆放一一运输一一无害、减量化处理。据志愿者小分队了解,作为一家高标准的环保公司,他们垃圾处理全过程要求做到“三分一无”:前端分拣、中转再分,末端处置净分后,无害化处置再利用全链条服务。
长沙市望城区黑麋峰垃圾处理场是长沙城大多数生活垃圾的归宿地,也是环保志愿者小分队当天调查的最后一站。“以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计,千万人口的长沙市,每天生活垃圾在万吨以上,一年下来可以堆出一座小山。”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专家介绍,生活垃圾的处理无非三种,填埋、焚烧或者再利用,“厨余垃圾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可以生产肥料;以同学们学习中产生的废弃纸张为例,一吨废纸的利用价值,相当于三百公斤木材。”
参加调研活动的郑正悦、胡壹茹、李骏逸等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平时我们随手一扔的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他们表示,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每周参加一次环保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珍惜长沙城的美丽。
,